立秋暑未消,小心會咬人的“秋老虎”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

在三伏天結束之后,也就是立秋節氣以后,經常會有“秋老虎”出現。“秋老虎”雖然沒有三伏天那般炎熱,但溫度也非常高。那么,到底為什么叫秋老虎呢?一起來了解一下秋老虎這個叫法的由來吧。

“秋老虎”,在氣象學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熱后的35攝氏度以上的天氣。中國傳統則把三伏天中的末伏,即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至立秋后第二個庚日前一天這時段俗稱為“秋老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什么呢?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強烈,氣溫回升。所以這時候即使已經是初秋但仍有夏的高溫,早晚清涼,午后高溫暴曬。

“秋老虎”易引起的疾病

呼吸道感染

秋天氣候變化復雜,早、中、晚室內外溫度和濕度相差較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呼吸道黏膜就會受到寒暖的刺激,導致黏膜上皮纖毛運動紊亂、功能失調,防御能力下降,抵抗力減退,給病菌、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身體就容易傷風感冒, 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等,特別是老年人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且適應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發病。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癥狀也往往會加重。

心血管疾病

秋天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因為天氣轉涼后,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心臟血管負擔加大, 導致血壓增高。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 直接影響心臟本身血液的供應, 從而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胃腸道疾病

首先,蒼蠅秋季的活力并不比夏季弱,凡是吃了被蒼蠅污染過的食品,人就容易因胃腸道感染而腹瀉。

其次,秋季天氣涼爽,人的食量增加,加之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暴飲暴食,無形中就加重了胃腸的負擔, 致使功能紊亂。

此外,秋季晝夜溫差較大, 易引起腹部著涼, 或誘發結腸過敏, 使腸蠕動增強而導致腹瀉。

如何預防“秋老虎”

01、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出門前應提前做好防曬措施,勞逸結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02、盡量使用自然風降溫,開空調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不宜過低,注意換氣。空調風口或電扇冷風切忌正對頭面直吹,醉酒、疲勞、出汗、洗浴后也不宜當風而吹,熟睡時頭面受涼、冷風直吹則更易發病。

03、飲食宜溫食,不宜過飽,可少吃多餐,盡量避免難以消化的肥甘厚膩的食品及容易損傷脾胃的冷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飲食要加強營養,彌補清熱解暑飲食的損耗。避免進食霉變食物,注意飲食衛生,預防胃腸道疾病。

04、加強鍛煉, 增強自身的抵抗力, 這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關鍵。心血管病人應堅持服用治療冠心病或高血壓的藥物, 定期檢查心電圖和血壓, 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積極預防感冒等可誘發心血管病加重的疾病。

05、涼爽的早晚可選擇適合自身的鍛煉項目。慢跑、游泳、各種球類、登山、散步、太極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能達到保健強身的作用。

來源: 江西江報融媒體傳播有限公司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