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父親右側鼻反復出血半個月了……”

2月21日上午,

廈門市民王先生帶著父親王老伯

急匆匆來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

據王先生代述,父親每天大約出血2-3次,出血量約2-5ml,可自行停止,但近日出血量逐漸增多,王老伯逐漸感到虛弱、手麻,于是趕緊前來就診。

接診的焦彥超主任醫師為王老伯進行前鼻鏡檢查,發現右側鼻腔有黑色蠕動物,**懷疑為鼻腔水蛭。**焦彥超追問:王老伯近期有用山泉水洗臉或者飲用山泉水嗎?

王先生這才想起:父親經常在田間勞作,就直接用山泉水洗臉、飲用山水。

焦彥超立即為王老伯行電子鼻咽鏡檢查,可見一只肥碩的軟體蠕動動物。再結合王老伯的生活習慣,明確診斷:水蛭所致鼻出血。

焦彥超此前就有接診類似病例的經驗,因此馬上組織科室內鏡室同事配合操作:先在王老伯鼻腔局部噴用局麻藥物,同時在水蛭身體表面注射局麻藥物。

大約10分鐘后,焦彥超和內鏡室楊佳涵醫生合力取出整條完整肥碩的水蛭,長度約6cm。

水蛭可吸食人畜血液

野外出行注意這幾點

焦彥超提醒:

水蛭生活在稻田、溝渠、淺水塘等處,

每年的3~6月是水蛭出沒的高峰期,

水蛭可吸食人畜血液。

去野外勞作和游玩時應注意:

  1. 不要直接飲用野外的生水或用來洗臉,因為泉水和溪水可能有寄生蟲存活,遇到合適的環境可能寄居在鼻腔口腔等部位。
    2. 在野外活動中,穿著長袖長褲、高筒靴等,扎緊褲腿,將內衣扎進褲中,不要暴露皮膚在外。

3. 如果發現水蛭吸附在皮膚上,千萬不要用手強力拉扯,水蛭的吸盤可能越拉越緊,**一旦口器斷在傷口內,容易感染。**可通過外敷高濃度氯化鈉、高糖、食醋、白酒,促使水蛭脫水,吸附力明顯減弱,水蛭可自行脫出。傷口處需要消毒處理。

4. 水蛭如果從孔道鉆入人體內,如鼻腔口腔等處,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來源: 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