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月經,不少女性朋友都有這樣那樣的煩惱,譬如:量太多/太少、需要忌口、不敢久坐、需要經常更換衛生巾…… 其中還有最讓人難以忍受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痛經。
一、什么是痛經?
痛經因人而異,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有痛經,而且痛經不是普通的腹部疼痛,有些患者在月經來臨之前會出現下腹墜脹的感覺,這可能和孕激素的作用有關,未必是痛經。痛經主要是在月經經期出現的疼痛。
醫學上痛經分為兩種:
**原發性痛經:**指的是月經第一次初潮后即有腹痛的癥狀,一般不伴有盆腔器質性病變,其與體內前列腺素、血管緊張素以及生活習慣、環境因素有關。
**繼發性痛經:**通常指的是月經來潮數年后逐漸出現的痛經,它的發生多數由子宮內膜異位癥以及子宮腺肌癥引起,一般可以通過B超、CA125可初步診斷。
二、痛經有多痛?
根據疼痛的程度,痛經可分為三個等級:
**1、輕度痛經:**輕度痛經主要表現為小腹墜脹,通常伴隨腰部酸痛,但沒有其他癥狀,一般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
**2、中度痛經:**中度痛經小腹的墜脹感更加明顯,并且會出現腰部酸痛、惡心嘔吐、手腳冰涼等癥狀,由于疼痛的折磨,不少女性會出現精神萎靡的情況。
**3、重度痛經:**重度痛經表現為小腹疼痛難忍、渾身冒冷汗、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嘔吐腹瀉、肛門墜脹或渾身乏力等全身性癥狀。重度痛經的女性基本無力起床,經期內只能臥床休息。
痛經,作為女性經期常見的癥狀之一,往往給許多女性帶來難以言說的痛苦。它不僅影響著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還可能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健康問題。
因此,痛經絕非小事,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中醫作為傳統醫學,在痛經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妙招。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蔡昱主任醫師將整理了緩解痛經的中醫妙招,有痛經的女性朋友注意查收:
1、穴位貼敷
穴位貼敷療法是中醫的一種外治法,是在經絡學說的指導下,對人體穴位給以外用藥物刺激的一種方法,是一種融經絡、穴位、藥物為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能更好地發揮行氣血、營陰陽的整體作用。
常用穴位為大椎穴,脾俞,腎俞,關元、氣海、子宮等,對宮寒痛經者適用。我院還利用中藥治病原理研制出中藥痛經貼,痛經貼是利用藥物的成分來緩解疼痛,調理體內的氣血。
痛經貼治療痛經給藥途徑獨特。其發揮穴位與中藥的雙重效應,避免了藥物的毒性和不良反應,通過穴位皮下組織的儲存效應,長時間激發經氣,達到治療目的。
2、針灸療法
針灸是中醫治療痛經的重要手段之一。針灸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疼痛表現,選擇特定的穴位進行刺激。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闕、關元、氣海、足三里、大椎等。
這些穴位與女性的生殖系統和氣血循環密切相關,通過針灸刺激,可以調整氣血運行,緩解子宮過度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針灸治療需要在專業針灸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效果。
3、艾灸療法
艾灸(如鋪灸、督灸等)是利用艾條燃燒產生的熱力來刺激穴位,以達到調經止痛的效果。在治療痛經時,艾灸師會選擇特定的穴位,如關元、氣海、神闕等,進行熏熨。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調和氣血、促進經絡的通暢,加強臟腑功能的調節,從而緩解疼痛。艾灸療法操作簡單,副作用小,是許多痛經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4、推拿療法
推拿療法通過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體穴位和經絡,以達到舒筋活絡、調和氣血的目的。在治療痛經時,治療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和脈象,選擇特定的穴位和手法進行治療。常用的穴位包括氣海、關元、神闕、足三里、三陰交等。推拿手法通常包括揉、按、捏、推、拿等,通過專業的推拿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痛經癥狀。
5、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痛經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采用不同的中藥配方。常用的治療痛經的中藥有當歸、桂枝、川芎、白芍、丹參、紅花等。這些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作用。
同時,中藥也可以根據具體癥狀進行更加精細的調配,如痛經癥狀明顯、氣血虛弱的患者可選擇四物湯;經血顏色暗紅、癥狀為血瘀者可使用活血祛瘀湯等。中藥治療需要個性化,患者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用藥。
6、其他中醫療法
除了針灸、艾灸、推拿和中藥治療外,中醫還有許多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例如,拔罐療法通過在皮膚上產生負壓,使局部充血、瘀血消散,從而緩解疼痛。對于痛經患者,可以選擇在腰部、腹部等部位進行拔罐治療。
此外,中藥熱敷和泡腳也是緩解痛經的有效方法?;颊呖梢允褂冒~、當歸、香附等中藥對腹部進行熱敷,或者使用益母草、艾草、紅花等中藥泡腳,以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7、生活調理與情志調養
在治療痛經的過程中,生活調理和情志調養同樣重要?;颊邞3忠幝勺飨ⅲm當運動,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的情緒波動。情志因素對痛經的影響較大,良好的心態有助于緩解痛經癥狀。
總之,痛經非小事,中醫治療有妙招,中醫可以有效地緩解痛經癥狀,提高女性的生活質量。蔡昱主任醫師提醒廣大女性朋友,穴位貼敷、針灸、拔罐、艾灸、耳穴壓豆對原發性痛經有顯著療效,建議治療應從經前3~5天開始,直到月經期末,連續治療3~4個月經周期,可以起到扶正固本,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對于繼發性痛經,運用以上方法治療減輕癥狀后,應及時確診原發疾病,施以相應治療方案。然而,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因此在嘗試這些方法之前,請務必咨詢專業的中醫醫生,以確保治療的安全和效果。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婦科 劉建國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