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張祎晨,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風濕免疫專業(yè)研究生;古麗仙,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yī)師。

審核專家:羅莉,新疆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免疫學會副理事長;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教授、主任醫(yī)師。

案例:65歲的王阿姨,平時身體硬朗,某天彎腰撿東西時突然感到腰部劇痛,到醫(yī)院檢查發(fā)現腰椎壓縮性骨折。醫(yī)生診斷她患有嚴重的骨質疏松,骨密度比同齡人低30%!王阿姨不解:“我從來沒覺得骨頭疼,怎么就骨質疏松了?”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減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像“無聲的小偷”,悄悄侵蝕骨骼,直到骨折發(fā)生才被發(fā)現。

現如今,骨質疏松癥已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問題,數據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19.2%,65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達到32.0%。

0**1******骨質疏松癥是如何診斷的呢?****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是指骨骼中礦物質的密度,它是衡量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經常會有患者做完骨密度檢查拿著滿是數字的報告單詢問醫(yī)生自己的骨密度有沒有問題,有沒有得骨質疏松?

0**2**怎么看骨密度報告單? 骨密度全稱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骨密度值時,通常用T值和Z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1.T值:適用于絕經后女性、50歲及以上男性。T值,就是將被檢者的骨密度與同性別的健康青年人的骨密度平均值進行比較,其計算公式為:骨密度T 值=(個體骨密度﹣同齡峰值骨密度均值)/ 同齡峰值骨密度標準差,得出的是一個相對的數值。一般來說,骨密度T值>﹣1則為正常骨量,﹣1<T值<﹣2.5則為骨質減少(骨質疏松)的前期,T值<﹣2.5則為骨質疏松。2.Z值:適用于絕經前女性、50歲以下男性及兒童。Z值,就是將被檢者的骨密度與同性別、同年齡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平均值相比較,即 Z 值=(個體骨密度-同齡人群骨密度均值)/ 同齡人群骨密度標準差,得到的也是一個相對的數值。骨密度Z 值>-2.0骨密度在同齡人范圍內,Z值≤-2.0骨密度低于同齡人或低骨量。3. 骨密度通常以腰椎髖部(也稱股骨近端)作為檢查部位,腰椎是人體的重要承重部位,且富含松質骨,對于反映骨量變化較為敏感。通過檢測腰椎的骨密度,可以較好地評估全身骨骼的健康狀況。髖部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嚴重后果之一,檢測髖部的骨密度對于預測髖部骨折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接下來以一位患者的骨密度檢查報告單為例,為大家仔細解讀骨密度報告。①報告單上方部分為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出生日期、身高、體重、種族等信息,其中性別與年齡尤為重要,如男性看年齡,50歲及以上用T值來判斷骨密度;女性需詢問月經史,絕經后女性也用T值來判斷骨密度;

②上圖紅框為L1-L4腰椎及左側股骨的圖像,黃框為其相關的骨密度參數,包括T值和Z值及圖表(骨密度數據所在的顏色區(qū)域分為綠色部分、黃色部分、紅色部分。其中綠色部分代表骨密度正常,處于骨折低風險;黃色部分代表骨量減少,骨折風險相對中等;紅色部分代表骨質疏松,骨折風險較高。圖中的處于哪個位置,就代表此次檢查骨骼的健康狀況)。

從報告信息中我們得出,本例患者為56.6歲男性患者,我們用T值診斷患者是否有骨質疏松,需要在報告中的表格里找L1-L4腰椎的T值、左側股骨全部的T值(用綠色橫線標出),從這2個數值中選取最小的T值,本例的T值應取左側股骨全部的T值,為-0.8,根據骨質疏松診斷標準診斷該患者為正常骨密度。

0**3**哪些人需要做骨密度檢查? 1.女性65歲以上和男性70歲以上,無其他骨質疏松危險因素者。

2.女性65歲以下和男性70歲以下,有1個以上危險因素者(絕經后、吸煙、過度飲酒或咖啡、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

3.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

4.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

5.X線顯示骨質疏松改變者。

6接受骨質疏松治療需要進行療效監(jiān)測者。

7.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狀旁腺亢進等)或服用可能影響骨礦代謝的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藥物、肝素等)者。

8.孕婦在孕期3、6個月各測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時補鈣。

以下是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IOF)骨質疏松癥風險一分鐘測試題,這樣大家就可以自行判斷是否需要做骨密度檢查了。

0**4**骨密度檢查的注意事項 1. 檢測時要求除掉身上金屬飾物。如手表、手機、磁卡、硬幣、腰帶等。

2. 避免近期內服用腸道不宜消化吸收的藥物。如鋇劑、鈣劑及椎管造影劑等。

3. 一般飲食不影響測量,但最好在餐后2~4小時進行。

參考文獻

[1] Bijlsma AY, Meskers CG, Westendorp RG, et al. Chronol ogy of age-related disease definitions: osteoporosis and sar copenia[J]. Ageing Res Rev, 2012, 11(2): 320-324.

[2] 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一分鐘骨質疏松癥風險評估》

[3] 章振林.骨質疏松診斷與骨密度檢查報告的解讀[J].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0, 13(2):117-117.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0.02.003.

來源: 新疆科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