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腰椎、胸椎、頸椎疾病已成為困擾眾多患者的常見健康問題,嚴重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諸如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退行性病變,坐骨神經痛,頭疼等病癥,不僅給患者帶來了身體上的疼痛,還限制了他們的日常活動,使其陷入諸多困擾之中。傳統的治療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基于中醫理論,特別是古老的丹道功法(形氣神合一),從肌肉筋膜骨關節、氣和意識的協同角度出發的治療方式,正逐漸展現出其獨特的優勢與巨大的潛力。
肌肉筋膜骨關節、氣和意識各自的生理特性:肌肉其收縮與舒張功能是帶動骨骼運動的關鍵動力源。其中,骨骼肌附著于骨骼,通過收縮舒張實現人體的各種動作。不同部位的肌肉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從精細到大幅度的各類動作。筋膜覆蓋在肌肉、骨骼、血管及神經表面,起到保護與支持的作用。其淺筋膜位于皮下,深筋膜則處在肌肉與骨骼之間,不僅維持組織的正常位置關系,還參與力的傳導與分配。骨關節由骨、關節和關節囊組成,是身體的支撐架構與運動樞紐,其主要功能涵蓋支撐身體、保護內臟、產生運動以及傳遞力量,其健康狀況直接關乎身體的活動能力與穩定性。

氣,作為構成人體并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具有推動、溫煦、防御、固攝、氣化等關鍵功能。在中醫理論中,氣的運行依賴經絡系統,內連臟腑,外絡肢節,全面溝通人體內外上下,形成人體的有機空間系統。氣的順暢運行是人體健康的重要保障,一旦氣的運行出現不暢或不足的情況,就會引發諸如氣滯、氣郁、氣虛等各種病理狀態。

意識則通過神經系統支配著肌肉筋膜骨關節的運動。當大腦產生動作意圖時,會發送神經沖動至相應的肌肉,促使其收縮或舒張,進而帶動骨骼和關節運動。同時,肌肉筋膜骨關節也會向大腦反饋其位置、狀態和運動情況,大腦據此調整神經沖動,以確保動作的準確性與協調性。此外,意識還能夠影響肌肉的緊張程度與柔韌性,進而對運動能力和受傷風險產生影響。

在三者的相互關系中,意識是肌肉筋膜骨關節運動的發起者與調節者。有意識的控制能夠精準引導肌肉進行收縮與舒張,調整關節的活動角度和幅度。比如在進行精細的手部動作時,高度集中的意識能使手部肌肉和關節完美協調,順利完成復雜任務。而且,意識的放松或緊張狀態也會直接影響肌肉的緊張度。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狀態下,肌肉會持續緊張,極易引發疲勞和疼痛。氣為肌肉筋膜骨關節的正常功能提供了物質基礎與能量支持。氣的充足與運行順暢,能保證肌肉獲得充分的營養供應,維持其正常的收縮功能,使筋膜保持良好的彈性與韌性,讓骨關節氣血充足,減少關節磨損,維持關節的穩定性。反之,氣的運行障礙會致使肌肉筋膜骨關節的營養供應不足,從而出現疼痛、活動受限等不良癥狀。意識還能夠引導氣的運行。在中醫氣功等實踐中,通過特定的意念調節,可以使氣在經絡中按照特定路徑運行,達到調節身體機能的目的。比如,當人處于平靜放松的意識狀態時,氣的運行也相對平穩順暢;而在情緒激動時,氣的運行又會受到干擾,出現紊亂;人體的有機空間系統的狀態變化,隨著思維意識的支配而變化。

中醫認為,肌肉筋膜骨關節、氣和意識的協調統一,即形氣神合一,是保證關節組織正常的基礎。在脊椎疾病治療中,通過特定的治療手段促使三者達到最佳狀態,實現形體放松有度、氣機通利調順、思想意念放松虛無。當脊椎出現病變,比如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會破壞肌肉筋膜骨關節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影響氣的運行,同時患者因疼痛等不適會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意識狀態,進一步加重病情。中醫丹道功法通過刺激經絡穴位,促進氣的運行,調節肌肉的緊張度,緩解疼痛癥狀。同時,引導患者放松意識,配合治療動作,實現形氣神的相互促進與協同恢復。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臨床應用案例來進行分析。女性患者,68歲,身高約 158cm,體型微胖。就診時面色泛紅且表情痛苦,由家屬攙扶勉強坐下,腰部活動受限,稍有動作便劇痛難忍,腰疼癥狀已持續一周。她先后在縣人民醫院和市人民醫院就診,經 CT、磁共振檢查,診斷為腰椎 3、4、5 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以及退行性病變,兩家醫院均建議手術治療。但患者希望盡量避免手術,于是前來尋求中醫治療。經檢查,患者血壓 153/81mmHg,心率 79 次/分鐘,10 年前有腰外傷史(不嚴重,數日后自愈),近兩年有不明原因腰疼持續多日且自愈的情況,此次疼痛格外嚴重,多日生活無法自理,無其他并發癥狀。

治療過程,首先讓患者坐位放松,對其腰部穴位實施點按。隨后,讓患者自由活動半分鐘,此時腰部疼痛明顯減輕。接著,繼續點住穴位,引導患者站起來放松活動、行走、蹲起,患者腰部基本不疼,行動自如。治療后,囑咐患者忌口腥冷辣食物一周,并休息一周,隔日復診,患者恢復正常。在這個案例中,通過中醫氣功丹道功法點按穴位刺激經絡,調節了氣在腰部的運行,改善了因病變導致的氣血阻滯狀況。同時,引導患者放松意識,配合治療動作,使肌肉筋膜骨關節逐漸恢復到相對放松的狀態,減輕了對病變部位的壓迫與刺激。形氣神三者相互配合,共同促進了病情的快速緩解與康復,充分展示了形氣神合一治療方法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在肌肉筋膜骨關節、氣和意識在脊椎疾病治療中的應用中,有幾個要點需要特別注意。首先是以意識為主導。在治療過程中,要將意識的引導置于重要位置。醫生通過言語引導患者放松身心,集中注意力,使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動作。同時,患者自身的意識調節也至關重要,通過有意識地放松肌肉,調整呼吸,引導氣的運行,能顯著增強治療效果。其次要注重氣的調節運行。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采用不同的手法和穴位組合,以達到通利氣機、調和氣血的目的。最后要結合肌肉筋膜骨關節的特點。,針對不同部位的病變,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在治療過程中,合理運用手法調整肌肉的緊張度,改善筋膜的彈性,恢復骨關節的正常位置和活動范圍。

綜上所述,肌肉筋膜骨關節、氣和意識在腰椎、胸椎、頸椎疾病治療中具有重要的協同作用。形氣神合一理論為脊椎疾病的治療提供了獨特的思路與方法,通過調節三者的狀態,實現了對病變部位的有效治療與身體機能的整體恢復。臨床應用案例表明,基于這一理論的治療方法安全可靠、療效顯著。未來,我們應進一步深入研究肌肉筋膜骨關節、氣和意識在脊椎疾病治療中的作用機制(丹道功法形氣神合一),不斷完善治療方法與技術,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推動中醫在脊椎疾病治療領域的蓬勃發展。
在此特別感謝江西中醫藥大學張敬文導師,曉寧老師的教誨和指導。

作者: 閻風臻 日照市街頭鎮季家官莊村衛生室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