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閆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住院醫師

審核:田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主任醫師 教授

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扇窗戶也會“變老”。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會遇到一個問題:看近處變得越來越吃力,這就是所謂的“老花眼”。但不少人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有近視就不會老花”,這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眼睛的那些事。

眼睛是怎么“對焦”的呢?

把眼睛想象成一臺超精密的相機:

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就像相機的鏡頭,負責把光線聚焦。

視網膜就好比相機的底片,接收并記錄影像。

其中,晶狀體是這臺“相機”的調焦器,當你看近處的東西時,它就變得凸一些,這樣聚焦能力更強;看遠處東西,晶狀體就變平,聚焦能力減弱。有了這個“調焦器”幫忙,我們看遠看近都清楚。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屈光不正是個什么東東?

屈光不正,簡單說就是看不清東西。當眼睛放松的時候,平行光線經過眼睛的屈光系統后,沒辦法在視網膜上聚焦,也就不能產生清晰的圖像,就好像相機的焦距和底片位置沒對上。主要有這三種情況:

近視:光線的焦點落在視網膜前,看遠處的物體就模糊。

遠視:光線的焦點落在視網膜后,看近處的物體模糊。

散光:光線在視網膜上形成好幾個焦點,看東西就變形、模糊。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老視又是啥情況?

老視,大家更熟悉它的俗稱——老花眼。隨著年齡增長,晶狀體慢慢失去彈性,眼睛調節能力變差,看近處就費勁了。一般40到45歲就開始有感覺了。雖然老花眼和屈光不正都影響視力,但它可不是屈光不正,而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基本上每個人到了中老年都會老花,只是時間和程度不太一樣。就好像原本能調焦的相機,變成定焦相機了。

現在電子產品用得多,有些年輕人也出現老花癥狀了。其實,人從出生后,調節能力每年都會下降0.3D。根據研究,調節力與年齡關系公式如下:

最小調節幅度 (D) = 15 - 0.25?年齡

平均調節幅度 (D)= 18.5 - 0.3 ?年齡

最大調節幅度 (D)} = 25 - 0.4 ?年齡

我有近視就不會老花了?別被誤導啦!

很多人覺得近視的人不會老花,這可大錯特錯。近視和老花完全是兩碼事:

近視:是因為眼軸變長,光線沒辦法準確聚焦到視網膜上,看遠處模糊。

老視:是因為晶狀體沒彈性了,不能調節對焦,看近處模糊。

簡單來說,近視是“天生的焦距問題”,而老花是“年紀大了,鏡頭調不了焦”。

看下面這張圖,兩個人年齡差不多,調節力也差不多。下面這位是近視患者,看遠處的時候,近視患者焦點在視網膜前,所以看不清楚。但兩人同時看近處物體時,因為調節力下降,近視患者屈光力更強,焦點正好落在視網膜上,視力清晰;而正視者因為調節力不夠,焦點落在視網膜后,看東西就模糊,這就是老花眼。

圖3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還有人說,我配過眼鏡,戴著眼鏡不就和正常視力一樣了嗎,看近處比同齡人清楚,是不是就不會老花?其實,這大多是因為你的近視沒完全矯正。以前都說成年后近視度數就穩定了,很多人受這影響,好久都不換眼鏡。現在工作又大多要近距離用眼,很多人都沒意識到自己看遠處已經不清楚了。而且現在電子產品普及,近距離用眼增多,成年人近視度數也可能加深。最新研究發現,20到50歲的人,近視度數平均增加約 -1.00D,高度近視的人情況更嚴重。所以,這些人要是重新配一副度數合適的眼鏡,老花癥狀就會出現了。

怎么保護我們的眼睛?

老視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近視度數增長不是。因此成年人同樣需要注意保護眼睛,除了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外,也要增加一些戶外活動,保護我們心靈的窗戶。

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每用眼20分鐘,記得休息20秒,看看遠處,讓眼睛放松。

增加戶外活動:戶外光線有助于維持眼睛的健康,防止近視加深。

定期檢查視力:特別是超過40歲的人群,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及時配戴合適的眼鏡。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