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常見的胃部疾病病原體,幽門螺旋桿菌在我國感染率極高,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接下來,讓我們跟著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螺旋形細菌,主要寄生在人的胃黏膜上。這種細菌具有高度適應性,能在強酸性胃液中生存和繁殖。幽門螺旋桿菌與多種胃部疾病密切相關,如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
二、幽門螺旋桿菌有哪些危害?
1.慢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感染后,細菌會在胃黏膜上定居并引發炎癥,導致胃黏膜受損。
2.胃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潰瘍的發生密切相關。感染可導致胃黏膜保護機制減弱,胃酸和消化酶對胃黏膜的損害加劇。
3.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病的重要風險因素之一。感染可能通過慢性炎癥、基因突變等途徑促進胃癌的發生和發展。
三、癥狀表現主要有哪些呢?
1.上腹部疼痛或不適:可能表現為隱痛、鈍痛或飽脹感,疼痛可能與飲食有關,如餐后疼痛加重,空腹時緩解。
2.消化不良:包括胃酸倒流、胃酸過多、胃疼、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3.口腔異味:幽門螺旋桿菌在口腔和胃內產生有異味的氣體,導致口臭。
4.頻繁的饑餓感:盡管攝入正常飲食,但依然感覺饑餓。
5.消瘦:長期消化功能受影響可能導致體重下降。
6.噯氣(打嗝):飯后容易出現噯氣。
四、如何預防和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1.預防措施: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攝入不潔食物和水源。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
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尤其是牙刷、碗筷等。
建議定期進行體檢,了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情況。
2.檢測方法:
呼氣試驗(C14或C13):無創、無痛、準確,30分鐘內即可出結果。
胃鏡檢查:觀察胃黏膜情況,同時進行快速尿素酶檢測。
糞便和血液檢測:也可用于檢測幽門螺旋桿菌,但臨床上使用較少。
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后如何治療?
目前,針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治療主要采用抗生素聯合療法,即高劑量2聯療法或4聯療法。治療期間,患者需按時服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辛辣、油膩食物,戒煙限酒。治愈后,定期復查,預防復發。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全球性的健康問題,了解其危害、預防和治療方法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通過本文的介紹,您對幽門螺旋桿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有相關問題,歡迎隨時咨詢我們消化內科的專家。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來源: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消化內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來源: 南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