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各類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應急救援隊伍作為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力量,不僅承擔著事故發生后的搶險救援任務,還在事前的安全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應急救援隊伍憑借其專業的知識、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為人民群眾提供生動、實用的安全培訓,幫助人民群眾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人民群眾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我保護能力。其實,應急救援隊伍與安全文化建設之間存在著緊密且相輔相成的關系,應急救援隊伍的專業特性使其成為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實施主體,為安全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支持,同時,安全文化建設的有效開展也為應急救援隊伍的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然而,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還缺乏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應急救援隊伍參與安全文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因此,如何充分發揮應急救援隊伍的專業優勢,將其與安全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還需進一步探索。
一、應急救援隊伍在安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宣傳教育的主力軍
應急救援隊伍作為安全文化宣傳教育的主力軍,他們掌握有豐富的突發事件應對知識與技能,在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意識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們通過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和豐富的宣傳內容,將安全知識傳遞給社會大眾,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他們充分利用現代媒體的力量,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渠道廣泛傳播安全知識。也可以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社交媒體賬號,發布生動有趣的安全宣傳視頻、圖文信息等。還可以開展線下宣傳活動,深入社區、學校、企業等場所,與人民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
(二)實操訓練的主教官
應急救援隊伍是實操訓練的主教官,他們長期奮戰在各類災害救援和突發事件處理的一線,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實戰經驗。這些經驗是他們在實操訓練中最有力的教學資本。他們掌握著包括急救知識、消防技能、繩索操作等多方面的專業技能。在實操訓練中,他們能夠將這些專業知識以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方式傳授給學員。應急救援隊伍作為實操訓練的主教官,對于提升全社會的應急救援能力和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專業指導和教學能夠為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三)應急演練的主導者
應急救援隊伍在應急演練中擔當著主導者的關鍵角色,其組織和實施的應急演練對于完善應急預案、提高人民群眾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他們在組織應急演練過程中,能夠對現有應急預案進行全面檢驗,進而發現不足之處。他們通過組織人民群眾參與應急演練,讓人民群眾在模擬的事故場景中親身體驗應急處置的過程,學習應急知識和技能,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信心和能力。通過這些演練,人民群眾的應急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夠更加從容應對。
(四)事故應對的示范者
在各類事故災害現場,應急救援隊伍憑借其快速響應和科學救援的專業素養,成為當之無愧的示范者,一旦事故發生,他們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做出反應,迅速趕赴現場,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對傳播安全文化理念、增強人民群眾安全信心產生了深遠影響。科學救援是應急救援隊伍在事故災害應對中的核心能力,也是其樹立安全榜樣的關鍵所在。向人民群眾展示應對事故災害的正確方法和技術,讓人民群眾了解到科學救援對于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引導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運用科學的安全知識與技能。
(五)教育資源的提供者
應急救援隊伍還擁有豐富的資源優勢,他們配備了先進的救援設備和器材,如生命探測儀、破拆工具、消防車、救護車等。這些設備不僅在救援行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可以在安全教育、應急演練中,利用生命探測儀向人民群眾展示如何在廢墟中尋找被困人員,通過操作破拆工具讓人民群眾了解在緊急情況下如何打開障礙物進行救援,使人民群眾對救援工作有更直觀的認識,同時也能讓人民群眾了解這些設備的使用方法和適用場景,提高人民群眾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對能力。
二、提升應急救援隊伍安全文化建設作用的策略
(一)強化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應急救援隊伍參與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需要從政策制定、資金投入、激勵機制等多個方面入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政策支持體系,為應急救援隊伍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工作提供堅實的后盾。加強頂層設計,出臺專門針對應急救援隊伍參與安全文化建設的政策文件,明確應急救援隊伍在安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職責和任務。規定應急救援隊伍有義務定期到學校、社區、企業等場所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活動,明確活動的內容、形式和頻率等要求。將安全文化建設納入應急救援隊伍日常工作范疇,確保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常態化和規范化開展。加大對應急救援隊伍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應急救援隊伍的安全文化建設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立基金等方式,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為安全文化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建立健全政策執行的監督機制,加強對政策落實情況的檢查和評估,確保政策的有效實施。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對在安全文化建設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應急救援隊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對隊員的工作表現、專業技能、安全文化建設效果等進行全面考核,將考核結果與隊員的晉升、獎勵等掛鉤,激勵隊員積極投身于安全文化建設工作。
(二)加強隊伍建設
為了充分發揮應急救援隊伍在安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加強隊伍建設是首要任務,需從人員培訓、裝備配備、制度建設等多個關鍵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確保其能夠高效、專業地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工作。人員培訓是提升應急救援隊伍素質的核心環節。對應急救援隊伍應定期組織專業技能培訓,邀請行業專家、經驗豐富的救援人員進行授課,內容涵蓋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救援技術的最新發展以及先進的救援設備操作方法等,提高救援人員的理論水平的操作能力。還要加強對救援人員授課能力的培養,定期組織內部試講活動、教學競賽等,或者選派骨干力量到高校等學習交流,持續提高理論授課和實操技能能力。加大對應急救援隊伍裝備的投入,確保配備先進、齊全的救援設備和器材。還應配備用于安全文化建設的設備和器材,如多媒體教學設備、模擬演練器材等,以便更好地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制定中長期救援隊伍教學能力培養計劃,不斷擴大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制定詳細的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制度,規范安全文化建設的組織實施、效果評估等工作流程。
(三)創新教育方式
創新教育方式是提升應急救援隊伍安全文化建設效果的關鍵,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虛擬現實等技術為安全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變革,通過充分利用這些技術,可以使安全文化建設更加生動、有趣、高效,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應急救援隊伍應積極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發布安全知識科普文章、短視頻、動畫等內容,以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人民群眾普及各類安全知識。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互動活動,如安全知識問答、線上應急演練等,也是創新教育方式的重要舉措。通過設置有趣的獎品和獎勵機制,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使人民群眾在互動中學習安全知識,提高應急能力。在微博上開展安全知識問答活動,每天發布一道安全知識題目,鼓勵用戶在評論區留言回答,對回答正確的用戶進行抽獎,贈送安全知識書籍、應急救援小工具等獎品,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增加人民群眾對安全知識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人民群眾之間的交流和分享,擴大安全文化建設的影響力。應急救援隊伍可以開發基于VR和AR技術的安全文化建設應用程序或模擬演練系統,讓人民群眾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安全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
(四)豐富宣傳內容
豐富宣傳內容并確保內容的前瞻性、權威性、科學性、真實性、準確性、針對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根據實際,統籌學術界理論深度、救援界實戰經驗、醫療界急救專長三支關鍵力量,聚焦常見突發事件全流程,從預先防范、臨險避險、自救互救實操、事發前期妥善處置到院前急救爭分奪秒環節,精心編織成一套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的知識體系。將安全文化建設與實際緊密結合,確保安全文化貫穿于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將安全文化建設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不同區域的人群緊密結合起來,根據不同受眾群體的特點和需求,量身定制安全文化建設的內容,切實提高安全文化建設的針對性。針對老年人,著重宣傳家庭防火、防跌倒、防詐騙等內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如制作簡單易懂的安全手冊、生動形象的宣傳海報等,確保老年人能夠輕松理解和接受。針對兒童,設計充滿趣味性的宣傳產品,如安全兒歌、動畫故事書、拼圖游戲等,讓兒童在娛樂中學習安全知識。針對企業員工,結合企業的生產特點和安全風險,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和事故案例分析,幫助員工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操作技能。
(五)拓展宣傳渠道
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應急救援隊伍應充分利用這些新興渠道,拓展安全文化宣傳的覆蓋面。在互聯網平臺方面,搭建官方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作為安全文化宣傳的重要陣地。官方網站應設置豐富的安全知識板塊,包括安全法規、安全常識、應急救援案例等內容。移動應用程序則可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如推送實時安全資訊、在線咨詢安全問題、開展安全知識在線學習等功能。應急救援隊伍還可與其他網絡平臺合作,擴大宣傳影響力。與在線教育平臺合作,開設安全知識在線課程,邀請專家學者和專業救援人員授課,為人民群眾提供系統的安全知識學習機會。與新聞媒體平臺合作,發布安全文化宣傳報道和專題節目,借助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和廣泛傳播力,提高安全文化的社會關注度。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安全文化宣傳活動,如在購物頁面設置安全知識彈窗、推出安全主題的促銷活動等,將安全知識融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還應開展線下宣傳教育活動,深入社區、學校、企業等場所,舉辦形式多樣的安全知識講座和實操訓練。邀請專業的救援人員擔任講師,結合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各類安全知識和應急技能。
(六)構建共治格局
應急救援隊伍建立與其他部門、組織的協作制度,加強與教育部門、學校、社區、企業等的溝通與協作,明確各方職責,形成工作合力,構建共治格局。應急救援隊伍應負責提供專業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文化建設方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等活動;學校應將安全文化建設納入教學計劃,為應急救援隊伍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活動提供場地、人員等支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管理;社區應積極組織居民參與安全教育活動,收集居民的安全需求和意見,協助應急救援隊伍開展工作;企業應將安全文化建設納入企業管理體系,保障安全文化建設的資金和時間投入,組織員工參加安全文化建設培訓。應急救援隊伍應與學校、社區、企業等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討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計劃、實施和改進措施,交流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共同制定解決方案。應急救援隊伍可以根據學校、社區、企業的實際需求,調整安全文化建設內容和方式,提高安全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應急救援隊伍應與學校、社區、企業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的目標、內容、方式和期限等。通過合作協議,保障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避免出現臨時性、隨意性的合作行為。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安全的需求將不斷提高,對應急救援隊伍參與安全文化建設的期望也會越來越高。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人民群眾的需求變化,不斷完善安全文化建設體系,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要加強對新興安全領域的研究,如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為人民群眾提供全面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展望未來,應急救援隊伍在安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將不斷拓展和深化。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將為應急救援隊伍參與安全文化建設帶來新的機遇。
來源: 安全科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