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潔精里有甲醛,會致癌”
很多老人會說,洗碗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洗潔精,要不然后果可就嚴重了,輕則不孕不育,重則癌癥纏身。
流言分析
并非如此。
根據洗滌劑的國家標準規定,洗潔精這類 B 類洗滌劑甲醛含量要求不超過 0.1% 。因此,只要是正牌的洗潔精,在產品中出現甲醛超標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沒有必要過于擔心。
家中要是有老人的話,可能經常會聽到提醒,說“洗碗的時候千萬不要用洗潔精,要不然后果可就嚴重了,輕則不孕不育,重則癌癥纏身”。如果上網再一查,就會發現這樣的說法還真是相當普遍,而且不少媒體也有過正式的報道,調查發現有一些洗潔精的甲醛超標。
洗潔精當中
為什么會出現甲醛?
這主要和洗潔精的配方有一定關系。
與很多人的直覺不同,洗潔精通常不能起到殺菌的功能,早些年的洗潔精尤其如此。因為人們使用洗潔精,就是為了去除餐具上的油脂,要實現這一點,只需要含有表面活性劑即可。
表面活性劑是一類既能和油結合又能和水結合的物質,有了它們,油和水就實現了“水乳交融”。表面活性劑的種類非常多,有最基本款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也有進階款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鈉,面對數千種選擇,找到毒性很低成本也低的品種并不難。
除了表面活性劑以外,通常只需要再加點香精調調氣味,一款洗潔精就做出來了。
但是,這樣做出來的洗潔精,最大的風險就在于,容易滋生細菌。直到現在,市場監督對于洗潔精這個品類進行抽檢時,菌落數超標仍然是最普遍的問題。
甲醛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使用的,因為眾所周知,甲醛的水溶液叫福爾馬林,是一種特別好用的防腐劑。在法規不健全的年代,用甲醛來給洗潔精防腐殺菌,就成了不少低端洗潔精的基本操作。
洗潔精甲醛的含量有標準
但是甲醛的毒性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甲醛超標的問題也很快被注意到,相關的法規也逐漸出臺并完善。
國家標準 GB 19430.1 是針對洗滌劑出臺的規范,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這個標準 1994 版本的名稱是《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劑衛生標準》,其中并沒有涉及到甲醛(以及和甲醛關聯的甲醇)。到了 2015 年, 20 多年未變的標準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標題改為了《洗滌劑》,其中專門增加了甲醇與甲醛的標準。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按照標準中的分類,洗滌劑分為 A 類和 B 類,A 類可以用來直接清洗食品,B 類則是用來清洗餐具,日常生活所說的“洗潔精”其實就屬于 B 類洗滌劑。在 A 類洗滌劑中,甲醇和甲醛的含量都不得超過 0.05% , B 類則是要求不超過 0.1% 。
在 GB 19430.1-2022 這一版更新的標準中,甲醇和甲醛的檢測限沿襲了上一版的數字。
因此,只要是正牌的洗潔精,在產品中出現甲醛超標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沒有必要過于擔心。
不用甲醛
洗潔精的抗菌性能
怎么保證呢?
實際上,新型抗菌劑的種類也已經非常多了。按照 GB 19430.1-2022 的要求,洗滌劑中的防腐劑,要符合 GB 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規范》的范圍。換句話說,只要牙膏里能用的防腐劑,在洗潔精當中就可以使用,其中包括了我們耳熟能詳的三氯卡班、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等。這里的防腐劑,主要就是要起到殺菌抑菌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些新型的表面活性劑也已經具備了防腐的效果,尤其是季銨鹽類的表面活性劑,例如苯扎氯銨、苯扎溴銨,它們也都收錄在牙膏允許使用的防腐劑中。所以,對于當今的洗潔精產品來說,想要實現不用甲醛就實現防腐的功能,在技術上是很容易實現的。
照“謠”鏡
生活中人們之所以會相信“洗潔精里有甲醛”之類的謠言,可能是因為對化學成分不了解,或者看到過類似的消息在社交媒體傳播,引起恐慌。普通人想要分辨,可以直接檢查洗潔精包裝上的成分說明,根據國家標準(如中國《GB 14930.1-2022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洗滌劑》),洗潔精中的成分必須明確標注,且甲醛(或福爾馬林)屬于禁用添加物。還可以關注國家監管部門關于洗潔精的抽檢結果。
除此之外,“缺乏具體數據、制造恐慌”也是謠言的主要特點之一,如果謠言只說“含有甲醛”而不提含量,可能就是誤導。
策劃制作
作者丨孫亞飛 清華大學化學博士
審核丨阮光峰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