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蛇盤瘡、纏腰龍,爬滿一圈要人命”
民間俗稱的“蛇盤瘡”實際上是醫學上講的帶狀皰疹,它長在皮膚上,類似水痘,但是個頭不大,看起來像是一連串又紅又紫的水皰。有人說“帶狀皰疹長滿一圈就會死人”。
流言分析
并非如此。
帶狀皰疹的發疹特點是沿單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的紅斑和簇集性水皰,皮疹一般不會超過軀體中線,更不會長到對側,所以在臨床上幾乎看不到帶狀皰疹沿一圈分布。患者通過積極的早期正規抗病毒治療,皮損在兩周左右都可以完全治愈,小部分患者會遺留后遺神經痛,但不會危及生命。
“蛇盤瘡、纏腰龍,爬滿一圈要人命。”在民間被傳得神乎其神的“蛇盤瘡”實際上是帶狀皰疹。其長在皮膚上,類似水痘,但是個頭不大,看起來像是一連串又紅又紫的水皰。有人說“帶狀皰疹長滿一圈就會死人”,這是真的嗎?
帶狀皰疹究竟是什么病?
有何癥狀表現?
帶狀皰疹(Herpeszoster,HZ)由長期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節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常出現在年齡較大、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人群中[1]。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臨床特征:
典型 HZ 可有乏力、低熱、食欲不振等前驅癥狀,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神經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敏感;也可無前驅癥狀即發疹。皮疹好發部位依次為肋間神經(53%)、頸神經(20%)、三叉神經(15%)和腰骶部神經(11%)相應的皮節。皮損常沿某一周圍神經區域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的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
疼痛是 HZ 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又稱皰疹相關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pain,ZAP)。HZ 急性和慢性疼痛均屬劇烈疼痛,可能更甚于分娩陣痛、脊椎損傷痛、類風濕關節炎痛、慢性癌痛等[2]。
臨床癥狀占比由多到少依次為疼痛 95.5% 、虛弱 56.0% 、發熱 31.1% 、頭痛 30.3% 、眼部不適 27.3% 、瘙癢 24.2% 和暈眩 5.3% [3]。
帶狀皰疹有哪些種類?
1
眼帶狀皰疹
多見于老年人,表現為單側眼瞼腫脹,也可表現為雙側;結膜充血,疼痛常較為劇烈,常伴同側頭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潰瘍性角膜炎。
2
耳帶狀皰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經及聽神經所致,表現為外耳道皰疹及外耳道疼痛。膝狀神經節受累同時侵犯面神經和聽神經時,可出現面癱、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征,稱為 Ramsay-Hunt 綜合征。
3
頓挫型帶狀皰疹
僅出現紅斑、丘疹而不發生水皰。
4
無疹型帶狀皰疹
僅有皮區疼痛而無皮疹。
5
復發型帶狀皰疹
指非首次發生的帶狀皰疹,其在免疫正常人群中較為罕見,在免疫受抑者中復發率更高。與首次發病相比,復發型帶狀皰疹的發病部位不確定,臨床表現及疼痛程度可輕可重。
6
中樞神經系統帶狀皰疹
侵犯大腦實質和腦膜時,發生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
7
內臟帶狀皰疹
侵犯內臟神經纖維時,引起急性胃腸炎、膀胱炎,表現為腹部絞痛、排尿困難、尿潴留等。
8
泛發型帶狀皰疹
指同時累及 2 個及以上神經節,對側或同側多個皮節產生皮損。
9
播散型帶狀皰疹
惡性腫瘤或免疫功能極度低下者,病毒經血液播散,導致除受累皮節外全身皮膚出現廣泛性水痘樣疹,常伴高熱等全身中毒癥狀,還可出現 VZV 視網膜炎、急性視網膜壞死及慢性進展性腦炎等并發癥。約 10% 的播散型帶狀皰疹病例可合并內臟受累,病死率高達 55%[4]。
**帶狀皰疹病因、**病理機制是怎樣的?
VZV 屬于人類皰疹病毒 α 科,命名為人類皰疹病毒 3 型。它是一種 DNA 病毒,是最小的人類皰疹病毒。 VZV 僅有一個血清型,人是 VZV 唯一的自然宿主。
VZV 可經飛沫和(或)接觸傳播,原發感染主要引起水痘。VZV 可沿感覺神經軸突逆行,或經感染的 T 細胞與神經元細胞融合,轉移到脊髓后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節內并潛伏,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VZV 特異性細胞免疫下降,潛伏的病毒被再激活,大量復制,通過感覺神經軸突轉移到皮膚,在相應皮節引起帶狀皰疹[5]。
帶狀皰疹長滿一圈就會死人?
帶狀皰疹的發疹特點是沿單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的紅斑和簇集性水皰,皮疹一般不會超過軀體中線,更不會長到對側,所以在臨床上幾乎看不到帶狀皰疹沿一圈分布。患者通過積極的早期正規抗病毒治療,皮損在兩周左右都可以完全治愈,小部分患者會遺留后遺神經痛,但不會危及生命。
由此可知,帶狀皰疹屬于傳染性皮膚病,本身不是致命性疾病,不會危及生命。但如果是由原發病如艾滋病繼發,可能會因原發病導致死亡。
哪些人比較容易得帶狀皰疹?
HZ 在世界范圍內流行,發病率總體波動在 0.19 /千人年- 10.4 /千人年之間,多發于 50 歲及以上、女性、免疫功能低下和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
(1)年齡是影響 HZ 發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年齡越大, HZ 發病率越高,疼痛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6]。Kawai 等分析發現,HZ 發病率從 50 歲開始明顯上升,>60 歲人群發病率達(6-8)/千人年,>80 歲人群發病率達(8-12)/千人年,到 85 歲時約半數人有≥ 1 次 HZ 發病史[7]。
(2)中國北京市調查數據顯示,經調整后女性 HZ 發病率( 2.4 /千人年)高于男性( 1.7 /千人年)[8]。
(3)常見慢性基礎性疾病是 HZ 發病的危險因素,且合并慢性病的患者HZ疼痛更為劇烈和嚴重。有基礎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患者 HZ 急性期和發病 1 個月時的疼痛強度顯著高于無基礎性疾病患者[9]。
(4)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也容易得病,包括骨髓和干細胞移植、HIV 感染、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癌癥等患者與一般人群 HZ 發病率(4.8/千人年)相比,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HZ 發病率高 1.67-8.96 倍(8/千人年-43/千人年)[10]。
帶狀皰疹一生只會得一次?
答案并非如此。
一項 26 個國家 130 項 HZ 流行病學研究數據的綜述顯示 HZ 復發的風險為 1%-6% [11]。免疫功能低下是 HZ 復發的危險因素,一項隊列研究發現免疫功能低下者 HZ 復發的風險為普通人群的1.4倍[12],在攜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 muno deficiency virus,HIV)的個體中復發率高達 13%-26% 。
美國一項隊列研究對 2007-2008 年 HZ 患者隨訪至 2016 年,報道 HZ 復發率為10.96/千人年,10 年復發風險為10.26% [13]。日本一項針對 HZ 復發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對 1.2 萬名≥50 歲中老年人跟蹤 3 年發現,HZ 發生 401 例,其中 341 例為原發性,60 例為復發性[14]。中國北京市一項研究隨訪發現 HZ 復發率為 11.1%(24/217)[8]。
得病后如何緩解疼痛?
疼痛常貫穿帶狀皰疹疾病的全過程,建議對不同程度的疼痛選用不同的鎮痛藥物。輕中度疼痛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非甾體類抗炎藥或曲馬多;中重度疼痛可使用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藥物,如鈣離子通道調節劑加巴噴丁、普瑞巴林,三環類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具體用法見下表,或選擇阿片類藥物,如嗎啡或羥考酮等。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一線治療藥物
有何預防措施?
帶狀皰疹最好的預防和控制傳染性的方式是注射疫苗。除注射疫苗外,日常生活習慣也很重要。
? 預防方法一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適當增強體育鍛煉,提升機體免疫力;注意保暖,身體受涼后免疫力降低,應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加強營養,尤其是老年人,應多吃新鮮瓜果蔬菜,補充維生素,多吃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應注意少吃多餐,避免加重腸道負擔;
同時,應避免熬夜,熬夜可降低機體免疫力,我們應當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
? 預防方法二
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式。疫苗有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ZVL)和重組帶狀皰疹疫苗(RZV)兩種。
2019 年 5 月我國批準重組帶狀皰疹疫苗,2 針次,2023 年 1 月 31 日獲批上市國產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 1 針次。
中國接種疫苗可有效預防帶狀皰疹發生或復發,降低帶狀皰疹病情嚴重程度及 PHN 風險。疫苗接種后免疫保護作用持續至少 7 年[15]。對 70 歲以上老年人保護效力高達 91.3% ,接種 4 年后保護效力仍有 87.9% ;對 70 歲以上老年人 PHN 預防的有效率達 88.8% 。
總的來說,“蛇盤瘡、纏腰龍,爬滿一圈要人命。”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首先,帶狀皰疹一般不會超過軀體中線,幾乎看不到帶狀皰疹長滿一圈;其次,帶狀皰疹本身不是致命性疾病,不會危及生命。但如果是由原發病如艾滋病繼發,可能會因原發病導致死亡。
照“謠”鏡
對于非醫學專業背景的普通人,面對各種疾病信息,尤其是帶有恐怖色彩的謠言,要保持冷靜,不輕易相信和傳播。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對于一些過于夸張、不符合常理的說法,如“長一圈會死人”,要先存疑,然后通過查找資料、咨詢專業人士等方式進行驗證。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帶狀皰疹專家共識工作組,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2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22,55 ( 12) : 1033-1040.
[2] KATZ J,MELZACK R.Measurement of pain[J].Surg Clin North Am,1999,79( 2) :231-252.
[3] BABAMAHMOODI F,ALIKHANI A,AHANGARKANI F,et 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herpes zoster,its comorbidities,and its complications in north of Iran from 2007 to 2013[J].Neurol Res Int,2015,2015: 896098.
[4] 出自: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2版)
[5] GERSHON AA,GERSHON MD,BREUER J,et al.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epidemiology of herpes zoster[J]. J Clin Virol,2010,48 ( Suppl 1) : S2-7。
[6] SCHMADER KE,LEVIN MJ,GNANN JR JW,et al. Efficacy, safety,and tolerability of herpes zoster vaccine in persons aged 50-59 years[J]. Clin Infect Dis,2012,54( 7) : 922-928.
[7] 熊梅,駱志成.帶狀皰疹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2,26( 7) : 144-148.
[8] LU L,SUO L,LI J,et al.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n herpes zoster disease burde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Beijing,China[J]. Hum Vaccin Immunother,2018,14( 11) : 2632-2635.
[9] HARPAZ R,ORTEGA-SANCHEZ IR,SEWARD JF. Prevention of herpes zoster: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 ACIP) [J]. MMWR Recomm Rep, 2008,57( RR-5) : 1-30+34
[10] CHEN S-Y,SUAYA JA,LI Q,et al. Incidence of herpes zoster in patients with altered immune function[J]. Infection,2014,42 ( 2) : 325-334.
[11] KIM YJ,LEE CN,LEE MS,et al.Recurrence rate of herpes zoster and its risk factor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J Korean Med Sci,2018,34( 2) : e1.
[12] YAWN BP,GILDEN D. The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rpes zoster [J]. Neurology,2013,81( 10) : 928-930
[13] TSENG HF,BRUXVOORT K,ACKERSON B,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herpes zoster in immunocompetent,unvaccinated adults ≥50 years old: incidence,complications,hospitalization, mortality,and recurrence[J]. J Infect Dis,2020,222( 5) : 798- 806.
[14] NAKAMURA Y,MIYAGAWA F,OKAZAKI A,et al. Shozu Herpes Zoster Study Group. Clinical and immunologic features of recurrent herpes zoster ( HZ) [J]. J Am Acad Dermatol,2016, 75( 5) : 950-956,e1.
[15]Schmader K,Oxman MN,Levin MJ,et al.Persistence of zoster vaccine efficacy.In:Programs and Abstracts of the 48th Annual Interscience Conference on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and 46th Annual Infectious Disease Society of America Meeting.Alexandria,VA;2008.1310-1322,2009.
策劃制作
作者丨王芳 李臻 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主管醫師
審核丨賈濱 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醫師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