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公開征集評選,近日,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登月服和載人月球車名稱已經確定,登月服命名為“望宇”,載人月球車命名為“探索”。

據了解,繼2023年首次公開征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后,2024年9-10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先后啟動載人月球探測任務登月服和載人月球車名稱征集活動,在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和熱情參與,共收到來自航天、科技、文化傳播等領域的組織機構與社會各界人士的9000余份投稿。經專家遴選評審,最終將登月服命名為“望宇”,將載人月球車命名為“探索”,兩個名字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文化特色。

“望宇”:遙望宇宙、探索未知

其中的登月服“望宇”寓意遙望宇宙、探索未知,與執行空間站飛行任務的“飛天”艙外服相呼應,寓意在實現飛天夢想、建成“太空家園”之后,中國載人航天踏上了登陸月球、遙望深空的新征程,也傳遞出中國發展航天事業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太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的堅定立場。

廣義而言,航天服可以分為艙內服(IVA)和艙外服(EVA)兩類。艙內服主要用于航天器內部,功能側重于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基本生命保障,要求較低。而艙外服則用于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下活動,需要具備供氧、恒溫、抗輻射、防微流星體撞擊等諸多復雜功能。

中國此前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已經在空間站任務中表現卓越,但要想在月球上使用,還遠遠不夠,所以此次亮相的“望宇”登月服與一般的艙外服相比,必須額外滿足幾個關鍵需求:

首先是適應月球環境。月球表面的溫差極端,白天可達127℃,夜晚則可驟降至-173℃。在這樣的環境下,登月服需要擁有更高級的溫控系統,保證航天員在極端溫差中依然能夠正常活動。

其次是增強靈活性。在微重力環境下,航天員在太空行走時大多是飄浮狀態,而在月球上,他們需要真正“行走”甚至奔跑、跳躍,執行各種科研任務。因此,登月服必須更加靈活,特別是在關節設計上要大幅優化,以便航天員能夠自如彎曲、伸展和操控設備。

此外,登月服還需要具備更強的耐用性。太空艙外任務通常持續數小時,而登月任務可能長達數天,甚至涉及月面駐留。

登月服不僅要能長時間提供生命支持系統,還必須能抵御月球表面的細小塵埃。這些月塵極為鋒利,可能損壞設備甚至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登月服的材料必須具有超強的防護能力。

這次的“望宇”登月服,運用了大量中國航天新技術,在生命保障、材料工程、人體工學等領域打造出了“飛天”的升級版,說它是一款完全為登月任務量身定制的“單人移動生命艙”都不為過。

**“探索”:**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實踐

此前的月球車叫“玉兔”,有著在廣寒宮中穿梭的靈動之感,而載人月球車命名為“探索”,則寓意著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實踐,鮮明體現月球車將助力中國人探索月球奧秘的核心使命與應用價值,與“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航天夢高度契合,彰顯中國載人航天勇攀高峰、不懈求索的創新精神。

要在月球表面順利行駛,“探索”需要解決多個技術難題,月球地表布滿隕石坑、巖石和松軟的月壤,地形復雜,因此月球車的輪胎不能使用充氣輪胎,而是要采用特殊的金屬編織結構,確保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上穩定行駛。

同時,考慮到月球上沒有空氣流動,傳統的散熱方式無法使用,因此“探索”還需要搭載高效的熱控系統,避免因電子設備過熱而影響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探索”還可能具備半自動駕駛能力。考慮到未來中國的載人月球基地建設需求,月球車不僅僅是短途交通工具,更可能成為長遠探索的重要載具。未來,航天員甚至可能遠程控制“探索”執行無人任務,讓它先行勘察月球地形,為更長遠的駐留打下基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張崇峰表示,“探索”既表征著我們要到月球去探索新的領域,看看宇宙中未知的地方,也是我們對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我們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機會。我們做的載人月球車樣機已經完成了模擬月面實驗場的實驗,也在野外實驗場上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工作。

目前,“望宇”登月服和“探索”載人月球車已全面進入初樣研制階段,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目標2030年!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穩步推進

據介紹,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各項研制建設正按計劃穩步推進,已完成前期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深化論證,轉入初樣研制階段。

按計劃,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將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開展月球科學考察及相關技術試驗,突破掌握載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駐留、人機聯合探測等關鍵技術,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務,形成獨立自主的載人月球探測能力。統籌利用載人前的飛行試驗和載人登月任務機會,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初步規劃了月球科學、月基科學和資源勘查利用三個領域九大方向的科學目標。

此前,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名稱已公布,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為“夢舟”,月面著陸器命名為“攬月”。它們將與長征十號運載火箭一起,完成中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

“夢舟”飛船是在神舟飛船基礎上全面升級研制的新型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采用模塊化設計,由返回艙和服務艙組成。主要用于我國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兼顧近地空間站運營,具有高安全、高可靠、多任務支持、可重復使用的特點,登月任務可搭載3名航天員往返地面與環月軌道,近地軌道飛行任務可搭載7名航天員往返地面與空間站。

“攬月”著陸器是我國全新研制的地外天體載人下降與上升飛行器,由登月艙和推進艙組成。主要用于環月軌道和月球表面間的航天員運輸,可搭載2名航天員往返,并可攜帶月球車和科學載荷,具有高安全、高可靠、落月精度高、適應月面環境能力強等特點,是航天員登陸月球后的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數據中心,支持開展月面駐留和月面活動。

目前,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航天服、載人月球車等正按計劃開展初樣產品生產和相關地面試驗,保障上述生產試驗的一批地面設施設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緊前開展文昌發射場建設。

來源:央視新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海內人物

來源: 央視新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