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的“第一修復劑”竟不是黑米黑豆,而是它!照做養出“不老腎”,癌也離你遠遠的

冬天正值養腎黃金期,因而很多人在養腎方面下足了功夫。例如,不少人視黑米、黑豆為“腎的第一修復劑”,入冬后幾乎天天不離口。

誠然,根據中醫五行及藏象學說,黑色主水、入腎,所以很多黑色食物都有補腎、養腎、固腎、強腎之效。

例如,中醫認為黑米和黑豆都能滋陰補腎,其中黑豆還有“腎之谷”的美譽,是強壯滋補的“天然腎寶”。

但是,**稱它們為“腎的第一修復劑”,言過其實。**實際上,想通過食物來“修復”腎臟,是不科學、不實際的。

如果非要評一個“腎的修復劑”出來,那么**“管住嘴”**可排首位。譬如以下4種食物,吃多了很容易傷腎,大家千萬要管住嘴~

鹽及高鹽食物
無論是食鹽本身,還是一些“隱形鹽”如調味品、零食、飲料等,只要攝入過多,就會對腎造成傷害。

這是因為,日常飲食中95%的鹽分是通過腎臟代謝掉的,那么攝入的鹽太多,腎臟的負擔就越重。

加之,食鹽的主要成分——鈉,有很強的親水性,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鈉在體內積累,同時易引起水腫,因此加重腎臟的負擔,使腎臟受損。

此外,吃鹽過多,還容易提高人體患高血壓、腎結石、心臟病和胃癌的風險。

總之,“鹽”多必失。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要超過5克。

另外小編提醒大家:有些綠葉菜“鹽值”不低,如茴香、茼蒿、芹菜等,鈉含量都超過了150毫克/100克,建議炒制時不要額外放鹽,食用時不喝菜湯。

濃茶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每天睡不醒、迷迷糊糊?喝杯濃茶提神醒腦,是很多人的常規操作。然而,常喝濃茶,腎很受傷,建議大家最好不要喝。

濃茶中含有大量氟元素,其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一旦進入人體的氟超出腎的排泄能力,腎臟負擔難免加重。嚴重時,會導致氟在腎里堆積,對腎造成直接傷害。

再者,濃茶利尿作用較強,這對于肝腎發育不完善及腎有問題的人來說,常喝無異于雪上加霜。

此外,小編還要提醒那些喜歡喝濃茶解酒的人:千萬別這么做!因為酒后喝濃茶更傷腎!

從表面上看,濃茶的利尿作用可加速乙醛(由乙醇轉化而來)排出體外。但同時,這也會促使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乙醛是一級致癌物,對腎刺激很大,腎沒有解毒功能,只能被動挨揍。

Tips:茶水多濃算“濃茶”?

看茶色——茶水色濃、有點渾濁。

嘗茶味——嘗著很苦,沒有茶之清甜。


高蛋白肉類
無論是無肉不歡族,還是逢補必肉族,當下很多人吃肉過多已成為一種常態。

肉中的蛋白質,本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一大營養素。但若攝入過量,則物極必反。

首先,體內蛋白質的代謝產物——氨、尿素、肌酸酐等,要通過腎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那么,長期進行高蛋白飲食,過量的廢物排出,很容易造成腎小球的高灌注和高濾過,從而加重腎臟負擔,損傷腎臟。
若是腎病患者過量進食肉類,還可能導致:受損腎臟的腎小球硬化進程加快、疾病急性發作、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其次,蛋白質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會造成骨鈣流失。而由此產生的尿鈣含量升高,還可能增加腎結石的患病風險。

最后,若長期攝入的肉類超過自身所需,那么超出的營養物質會成為細菌的培養皿,產生不少有害物質。

其中,有些物質會進入血液,進而傷害心肝腎等臟器。還有一些會直接刺激腸壁,損害腸黏膜。一旦黏膜細胞在反復“受損—修復”的過程中誤入歧途,很可能會誘發癌變。

因此,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個成年人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質約為體重(千克)×0.8克。


老火湯
冬天喝碗熱乎乎的湯,別提有多舒服!但對腎不友好的老火湯,勸大家喝時要慎重。

原因在于,想煲一鍋鮮香味美的老火湯:

一要有骨有肉,如雞架、豬骨、瘦肉、動物內臟等;

二要煲湯時間夠久,通常要“煲三燉四”,即煲湯3小時,燉湯4小時。

而這兩個條件,都會讓湯中的嘌呤越煲越多。人體攝入過多嘌呤,會生成大量尿酸。

一旦體內尿酸沉積過多,不但會引發高尿酸血癥、痛風等,還會導致腎結石、尿酸性腎病、腎功能不全等。

建議:
煲老火湯——肉類湯煲1小時左右,最長不超過2小時;魚湯控制在1小時之內。

喝老火湯——健康人群每周不超過3次;肥胖、“三高”、腎病、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盡量不喝。

來源: 《中國家庭醫生》雜志社有限公司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