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當地幾處市民常用的山泉水取水點按照GB5750-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進行了標準化的采集檢驗。結果顯示,所有采樣點的山泉水8項毒理指標(不含消毒副產品指標),16項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全部合格,但3項微生物指標中,所有的取樣點采集的水樣,總大腸菌群卻全部不合格。這看似詭異的現象,背后有著清晰的原因。

圖源:Pixabay

山泉水多為地表水,取水點的水是由多處地表水源匯聚而成,這些水源在流動過程中,與地表接觸,裹挾著泥沙、人畜禽類排泄物。并且,山泉水缺乏自來水廠嚴格的過濾、沉淀和消毒措施,這就導致水中難免攜帶各種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如果直接飲用,很可能引發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寄生蟲感染等疾病。

一句話:山泉水看似潔凈又安全,其實頗多潛在風險,并不宜直接飲用,輕則可能危害健康,嚴重時可能威脅生命安全,因此不建議直接飲用。若因特殊情況不得不飲用,務必遵循以下原則:

1.非緊急,不飲用:在非戰爭行動和地質災害等緊急狀態下,盡量不飲用未經檢測、水質狀況不明的山泉水。

2.煮沸處理:如果出于個人喜好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飲用山泉水,應優先選擇流動的山泉水,并通過使用明礬(即硫酸鉀鋁)或聚合氯化鋁處理,再用煮沸的方式進行消毒,有效殺死水中的大部分細菌和病毒后方才飲用,以提高飲用山泉水時的安全性。

3.選擇材質安全的容器:用于山泉水取水和儲水的容器設備,必須無毒、無味、無害,容器如果是高分子材料的,最好是無色透明,凡是白色、綠色和淺黃色等常見材料制定的桶、瓶等因材質中含苯、氯等成分者的一律不用。

飲用山泉水,一定要謹慎,必須充分考慮其潛在風險,并采取正確的飲用方式,確保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供稿單位:重慶科普作家協會

作者:鄒老師的科普花園蘇丹助理工程師、曠春梅副主任醫師、鄒靜波主任技師

審核專家:李涵斌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