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系統梳理和匯總已記述的中國近海櫛江珧屬物種, 共計2亞屬7物種: 櫛江珧、中國江珧、黃口江珧、棘江珧、青口江珧、羽狀江珧和旗江珧。櫛江珧在分類學上屬于軟體動物門、雙殼綱、貽貝目、江珧科、江珧屬。江珧科貝類通常體型較大,外形獨特。櫛江珧的貝殼呈三角形,較為扁平,質地堅韌卻不失輕盈。其貝殼表面有著顯著的放射肋,這些肋條上整齊排列著小棘,如同精心雕琢的紋理,成為了它標志性的外觀特征。在中國北方沿海俗稱“大海紅”、“海鍬”, 浙江沿海俗稱“海蚌”, 福建沿海俗稱“土杯”、“馬蹄”, 潮汕地區俗稱“割豬刀”, 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大型海產雙殼貝類。
櫛江珧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世界范圍內,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區域。在中國,櫛江珧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沿海省,在北方的遼寧、山東等海區也有一定數量的分布。它們喜歡棲息在潮流暢通、水質清澈、自潮下區至50m深的泥沙,通常會將身體的一部分埋入泥沙之中,僅露出貝殼的后端進行呼吸和攝食。
櫛江珧一般為雌、雄異體但也存在雌、雄同體及性轉換現象。從外觀看很難區分性別但在繁殖季節里當性腺布滿整個內臟團時只要稍撬開貝殼即可見雄性性腺呈乳黃色雌性呈桔紅色。雌、雄性比接近但雌性略占優勢。櫛江珧的發生即從產卵到幼貝出現大約要經過1個月的時間第1年貝體可長到約10cm第2年即2齡個體可長到14cm此時性腺即可成熟。2齡以上的個體每年都有繁殖能力。
櫛江珧不僅外形美麗,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它富含優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發育、修復組織和維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此外,櫛江珧還含有鈣、鐵、鋅、硒等多種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B族等維生素。鈣是維持骨骼和牙齒健康的重要元素,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成分,鋅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和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硒則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幫助人體抵御自由基的傷害;維生素在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櫛江珧以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廣泛的分布以及重要的經濟和生態價值,成為海洋生物中的一顆璀璨明星。隨著研究的深入和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櫛江珧將在保護海洋生態和滿足人類需求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任建峰,楊愛國.櫛江珧研究現狀及開發利用前景[J].海洋水產研究,2005,(04):84-88.
[2]薛東秀,王海艷,馬興浩,等.中國近海櫛江珧屬分類與地理分布研究進展[J].海洋科學,2024,48(04):122-129.
[3]王靈昭,潘守昊,劉文慧,等.櫛江珧閉殼肌源鮮味物的研究[J].中國調味品,2022,47(04):21-25.
[4]王靈昭,潘守昊,劉文慧,等.櫛江珧閉殼肌源鮮味物的研究[J].中國調味品,2022,47(04):21-25.
來源: 大連圣亞海洋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