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停止使用這種保溫杯,熱水進“毒水”出!大傷肝腎、滋養癌細胞,很多人還成天不離手
天冷時,喝杯熱水是最好的慰藉,從里到外都熨帖~
不管平常多愛喝冷飲,這時候還是得乖乖靠熱水續命,而保溫杯就成了大家的“續命神器”。
尤其對于養生boy&養生girl,沒有一個保溫杯傍身,就out了!
不過,保溫杯選不對,“養生杯”反而會變“奪命杯”……
馬上停止使用這種保溫杯,熱水進“毒水”出!
市面上的保溫杯質量參差不齊,售價從幾十到幾百,好不好雖不在價格,但光看顏值可不行。
保溫杯之所以能夠保溫,主要是因為它的雙層結構,杯身和內膽2層不銹鋼之間被抽成真空,形成了熱的不傳導層,使得內膽中的熱量很難散失。
為了獲取暴利,一些不法商家會用廉價的劣質不銹鋼冒充食品級的304不銹鋼。
2018年,央視就曾曝光過相關問題,在北京市消費者協會隨機抽檢的50種不銹鋼保溫杯樣品中,有19種保溫杯樣品不合格。
部分保溫杯內膽材質不符合國家標準,所使用的不銹鋼材質中錳含量偏高、鎳含量較少,耐腐蝕性相對差,并不適合作為保溫杯的內膽,長時間存放酸性物質,還可能導致重金屬析出。
實驗人員將配置的5%的鹽酸性溶液放入保溫杯,24小時后檢測重金屬離子的含量。
結果發現,一款價值30元的保溫杯析出的重金屬嚴重超標,內壁也被嚴重腐蝕,呈現出一片黑色。
非食品級不銹鋼,往往伴隨錳、鉻、鎳等重金屬超標,很可能引發慢性中毒,尤其是對于體質較差的老人、小孩。
內膽直接接觸飲用水,長期用這樣的保溫杯喝水,重金屬在體內不斷積聚,不僅大傷肝腎,還會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等造成影響。
頭暈、頭痛、神經衰弱、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這些情況還算輕的,嚴重的甚至致癌致畸、危及生命。
購買保溫杯時,應當認準大型商超這類正規渠道,盡量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注意查看產品合格證、標簽和說明書等是否完整,避免買到“三無產品”。
不銹鋼杯體需符合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的相關要求。
長期用保溫杯泡茶,不僅有毒還致癌?
對于保溫杯泡茶,網上流言甚多,有的人認為會析出重金屬,導致慢性中毒,長此以往,甚至會致癌。
實際上,茶水只有微弱的酸堿性,如果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保溫杯,茶水并不足以腐蝕。不銹鋼中的鉻可以在表面形成一層鈍化膜,對不銹鋼基體起到保護作用。
不過,盡管不會導致中毒或癌癥,也不建議用保溫杯來泡茶。
長時間高溫浸泡下,茶葉中咖啡因和茶多酚充分溶出,活性物質和芳香物質過度受熱,反而可能降低茶水的營養,茶湯色濃、發暗,喝起來味道也更加苦澀。
除此之外,牛奶、豆漿和中藥也不建議裝入保溫杯里保溫。
在適宜的溫度下,高蛋白食物中的微生物容易滋生,很快就變質、酸敗,甚至產生豆腐腦般的絮狀物,飲用后可能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
而高溫熬煮的中藥里邊,很可能溶解了大量的酸性物質,容易和內膽中的錳、鉻、鎳等金屬元素發生反應,讓你的“補藥”變“毒藥”。
枸杞、大棗、保溫杯,可以說是養生人士的標配,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常規操作也可能帶來致命危險!
冬天保溫杯里泡枸杞、紅棗,千萬別犯這個錯!
此前,福建福州一女子在保溫杯里泡紅棗,結果忘了喝,十幾天后擰開瓶蓋竟發生“爆炸”,杯蓋彈起導致女子右眼球破裂。
無獨有偶,四川綿陽一女子正準備吃飯的時候,桌上泡有枸杞的保溫杯突然“爆炸”,天花板被砸出一個大洞。
枸杞和紅棗的表皮上,存在著天然的酵母菌,一般的清洗很難完全除去。保溫杯里面,還存在不少衛生死角,內膽、杯蓋等地方都可能藏有多種微生物。
如果食物中含糖量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很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產酸產氣、發酵變質。
發酵需要一定的溫度條件,保溫杯的保溫效果越好,周邊環境的溫度越高,這種現象往往就越明顯。
放置的時間越長,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也越多,這些氣體在空間有限、密封良好的保溫杯內不斷壓縮,會對內膽產生較大壓力。
當松開杯蓋時,內部氣壓瞬間釋放,會使杯蓋迅速崩開。而一旦氣體的壓力超過了保溫杯所能容忍的極限,就會發生炸裂。
在果干狀態時,枸杞、紅棗中水分含量低,微生物無法興風作浪,但經過熱水浸泡、吸水膨脹,其中的水溶性成分(如多糖)就會逐漸溶解,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為它們的生長、繁殖提供了營養環境。
除了枸杞、紅棗,用保溫杯泡桂圓、銀耳、胖大海,裝果汁、奶茶、米酒等高糖食物,也存在“爆炸”風險。因此,千萬不要久置。
另外,泡騰片與水接觸后,會迅速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碳酸飲料本身則含有大量二氧化碳,都可能使杯內形成高壓,不建議用保溫杯沖泡或儲存。
來源: 《中國家庭醫生》雜志社有限公司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