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名十五歲的胖乎乎的少年就診,家長指著少年肚子問我:“大夫,你看看孩子的肚子上這是長的什么?是不是皮膚病?”,我仔細看了一下,告訴她,孩子沒得什么皮膚病,是由于肥胖出現的皮膚裂紋,屬于膨脹紋,又稱為萎縮紋,和妊娠婦女腹部的妊娠紋形成的原因是一樣的,是由于肥胖或者體重突然增加過快,真皮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被破壞而致,對身體健康沒有影響,如果感覺不好看,可以外擦疤痕膏,可能會緩解。近年來,青年人群中肥胖問題日益嚴峻,中國的肥胖率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番。今天我們聊一聊造成肥胖的成因、危害及應對措施。
一、肥胖的界定與現狀
肥胖并非單純“體重超標”,而是體內脂肪過度蓄積導致的慢性代謝疾病。醫學上常用體重指數(BMI)判斷。體重指數計算方法是BMI = 體重(kg)/ 身高(m)2,當BMI≥24為超重,≥28為肥胖。然而,青年人因肌肉量較高或局部脂肪堆積(如腹型肥胖),需結合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綜合評估。
中國18-29歲青年超重率已達32.3%,肥胖率約13.2%(《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澳壳坝屑s19%的6至17歲青少年、約10.4%的6歲以下兒童超重和肥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介紹(2024年5月),肥胖是糖尿病、腫瘤、骨關節疾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二、肥胖的五大誘因:
1、美食誘惑
現如今,快餐文化、油炸食品、含糖飲料和外賣的普及,使青年人日均熱量攝入遠超消耗。一餐漢堡薯條的熱量可達1000大卡,需跑步2小時才能消耗。
2、生活方式單一
年輕人經常久坐學習、工作、或通宵刷劇、外出依賴代步工具,活動量小,靜態多于動態 導致基礎代謝率持續下降。WHO指出,全球81%的青少年運動量不足。
3、熬夜
現代青年,熬夜成為常態,導致胃饑餓素增加,食欲提升20%,夜晚進食,更傾向選擇高糖高脂食物。已有研究證實,長期熬夜伴睡眠時間不足,容易養成暴飲暴、飲酒吸煙等不良嗜好。
4、壓力型進食
一般是指通過吃東西的方式來安慰自己的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行為,學業、就業、社交壓力促使皮質醇水平升高,觸發“情緒性暴食”,形成“壓力-肥胖-抑郁”閉環。
5、環境影響
包括遺傳與家庭影響,父母肥胖的青少年患病風險增加3倍;家庭高油鹽飲食習慣、社區缺乏運動場地等環境因素也是造成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因素。
三、肥胖的危害:從身體到心理的全面打擊
1、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導致糖尿病;血脂異常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青年患者占35%)。
2、骨骼系統:體重每增加1kg,膝關節負荷增加4kg,青年關節炎病例激增。
3、生殖健康: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征、男性睪酮水平下降的風險提升。
4、心理健康:肥胖青年患抑郁癥風險增加55%,自卑感、社交回避等問題普遍。
5、遠期危害:青年期肥胖者,中年后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2倍。
我把肥胖的誘因和造成的危害給孩子家長講了,家長連連點頭。家長問,那如何給孩子減肥呢?
四、科學減重:需要出動五駕馬車
1、調整飲食重構:211飲食法。每餐2拳蔬菜、1拳蛋白質、1拳主食(優先選擇糙米、薯類);控糖,用無糖茶飲替代奶茶,選擇低GI水果(如蘋果、藍莓);烹飪革命,以蒸煮、涼拌替代煎炸,使用香料代替高鹽醬料。
2、加強體驗運動:碎片化 趣味化。每日累計快走/爬樓梯30分鐘(可分3次完成),每周增加2次抗阻訓練(如深蹲、平板支撐);加入舞蹈、騎行等社交性運動,提升堅持率。
3、改善睡眠:修復代謝的黃金時段。固定23點前入睡,保證7小時睡眠;睡前1小時遠離電子設備,可用冥想助眠。
4、心理賦能:打破“自罪感”惡性循環。記錄飲食和情緒日記,識別壓力進食誘因;尋求心理咨詢或正念訓練。
5、醫學干預:必要時需要專業幫助。 若BMI≥32或合并糖尿病等并發癥,需及時到專業機構咨詢,考慮藥物(如GLP-1受體激動劑)或手術治療。
最后我給家長和少年說,減肥不能太著急。
五、給青年人的行動倡議
1、設立小目標:每月減重不超過4斤,避免極端節食。
2、尋找支持系統:加入健康社群,與家人共同制定飲食計劃。
3、定期監測:每月測量腰圍、血壓,每年檢測血糖血脂。
家長領著孩子走了,望著孩子肥胖的身影,我想說:肥胖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青年期是干預的黃金窗口。通過生活方式的系統性調整,不僅能逆轉健康風險,更能培養受益終身的自我管理能力。作為醫生,希望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行動,為青年人創造支持健康選擇的環境。
【作者:張玉才,副主任醫師,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中醫院】
來源: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