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身上出現這3種“紅血絲”,不是病就是癌!其中1種是肝癌信號,別以為不痛不癢就沒事
《黃帝內經》中有句話,“有諸內,必形于外”。也就是說,人體內存在的問題,會在體外顯示出來。
現代醫學也認為,人體的許多外在表現是健康的晴雨表,例如身上的小黑痣、小疙瘩、紅血絲等等。
說到小黑痣和小疙瘩,不少人會比較警惕,擔心是否會惡化。
然而,對于皮膚上的紅血絲,除了愛美人士,很多人不以為意,覺得無非是皮膚太薄了,無傷大雅。殊不知,有些紅血絲的出現,其實預示著身體出現問題了!
面部的“紅血絲”,實際上是一些不正常擴張的毛細血管,常見于臉頰和鼻翼處。其成因有很多:
①先天或遺傳。這種紅血絲是原發性的,從小就有,一般是患有面部毛細血管擴張癥、面部痣性毛細血管擴張等。
②高原缺氧環境。這種紅血絲是繼發性的,是高原的低氧環境導致缺氧所引起的,俗稱“高原紅”,在我國云南、西藏等高原地區人民中常見。
③某些疾病。如心臟病、玫瑰痤瘡。
患有心臟病的人出現“紅臉”,是由嚴重二尖瓣狹窄致缺氧所引起。
玫瑰痤瘡又叫酒渣鼻,是一種很常見的損容的皮膚疾病。
此病由輕到重可分三期: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期、丘疹膿皰期、鼻贅期。處于第一期或第二期的患者,通常鼻翼兩側或面頰部會出現紅斑、紅血絲。
④最常見的原因,是面部皮膚長期受到曬傷及護膚不當等“亞損傷”刺激,使得皮膚的保護屏障受損,皮下擴張的血管清晰可見。
護膚不當主要包括過度清潔、頻繁去角質、長期使用刺激性護膚品(如含果酸或維A酸等有化學剝脫作用的祛斑或美白產品)等。
總之,面部紅血絲的形成原因復雜多樣,是否需要治療因人而異。
對于疾病伴發的面部毛細血管擴張,治病為先。
對于皮膚屏障受損導致的紅血絲,最重要的是去除誘發因素、注意防曬。
若是較輕的紅血絲,去除誘因、加強保濕、恢復皮膚屏障功能后,一般能慢慢消失。若紅血絲比較嚴重,迫切需要去除,可去正規醫院選擇激光等物理方法去除。
這種“紅血絲”,很可能是蜘蛛痣。
蜘蛛痣,顧名思義是說這種“痣”中心稍微隆起、形似蜘蛛,如蜘蛛樣毛細血管擴張癥、蜘蛛樣血管瘤等,其實就是一團毛細血管。
它好發于面頸部、肩膀、前胸上部、后背上部、上肢(手臂、手背和手指)等處。
蜘蛛痣的形成與雌激素水平升高有關,孕婦、青春期女性比較常見,這種是正常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蜘蛛痣的出現還和肝臟病變有關,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惡性腫瘤等。
當肝臟發生病變出現受損時,其滅活雌激素的能力會隨之降低,體內雌激素便蓄積起來。雌激素能擴張血管,使皮膚出現片狀充血,或狀如蜘蛛的紅色血管痣。
可以說,蜘蛛痣是肝受損的一種特殊體征,尤其是肝硬化,蜘蛛痣可謂其重要警戒信號之一。
因此,一旦你發現自己身上疑似出現蜘蛛痣,要及時就醫,否則可能錯過治療時機,那么發展成肝癌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高。
下肢條狀、網狀“紅血絲”
腿上出現明顯紅紫色血管,有可能是靜脈曲張。
人的下肢靜脈每隔一段距離,會有一個靜脈瓣膜。瓣膜就像單向閥門,有了它,向上回流心臟的血液就不會因重力吸引而向下倒灌。
如果瓣膜功能不全,“閥門”關不緊,血液就會向下倒灌,淤積在下肢靜脈,對靜脈壁產生壓力。久而久之,下肢靜脈便迂曲、擴張,形成靜脈曲張。
初期靜脈曲張患者,腿部有毛細血管擴張,即肉眼可見皮膚出現淺表血管,呈條狀、網狀瘀青,同時常有酸脹感、墜脹感。
隨著病情發展,患者的腿部皮膚有明顯血管突起,甚至迂曲成團,像蚯蚓般爬滿大小腿。另外腿部皮膚發紅發紫,有色素沉著,出現濕疹瘙癢。
靜脈曲張嚴重的患者,下肢還會爆發皮膚潰瘍,出現淋巴水腫,皮膚變黑、變硬。
**建議:**平時站立時間不要過長,要多活動下肢,適當臥床休息,并抬高患肢,以促進血液回流。
同時,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的醫用彈力襪(也叫醫用靜脈曲張壓縮襪),堅持每日穿著以預防病情加重。必要時,需要手術治療。
來源: 《中國家庭醫生》雜志社有限公司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