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有癌,吃飯知道!飯后有這3個表現,是“癌王”來臨信號,別以為只是腸胃不舒服

胰腺癌,過去對這個病了解的人可能不多,但這些年,它也漸漸開始刷起了“存在感”。

比如說前不久,疾控專家吳尊友就是因為胰腺癌去世的。

疫情三年,想必大家對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其實,早在2021年,吳尊友就確診了胰腺癌,但仍堅持奮斗在抗疫前線,令人敬佩。還有很多名人,也是因為胰腺癌去世的,像原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還有世界知名男高音歌手帕瓦羅蒂、飾演《人鬼情未了》男主的好萊塢影星帕特里克、香港知名影星羅慧娟等等。

為什么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稱,一大原因是它難以發現,往往發現時已經晚期了。為什么呢?這還得從胰腺的位置講起。可能很多朋友還搞不清胰腺的位置在哪,它在我們的胃和脊柱中間,處于腹部深處,位置較深,所以,常規體檢做的B超是沒辦法發現胰腺癌的。至于增強B超,確實可以發現胰腺癌,但這并沒有納入常規體檢中。

由于它跟胃的位置太接近了,早期出現癥狀時,很多人就當胃不舒服忽視了。等到出現黃疸、嚴重的消化不良、腹瀉、體重下降才去看病,已經太遲了。胰腺癌的另一個致命特征,是它的治療過程復雜,且惡性程度高,即使手術切除,五年生存率只有3%~5%。

所以,早診早治,才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

身體有4個表現,當心胰腺癌找上門

早期胰腺癌癥狀往往被當成胃病治療,導致延誤最佳治療的時間。給大家提個醒:一旦飯后出現以下3種異常,不要想當然覺得只是腸胃不舒服,也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1、經常性的消化不良

胰腺的作用,主要是分泌消化酶到腸胃,促進食物分解吸收。要是出現經常性的消化不良,去醫院做了檢查,排除是胃腸的問題,這時就要格外留意是胰腺有什么毛病。

2、腹痛

癌腫發生在胰頭部,早期不一定有腹痛,如果發生在胰體、胰尾部,就會出現腹痛。雖說都是腹痛,但胰腺癌的痛跟胃病的痛,其實是有區別的:

一是定位不大清楚,說不準究竟痛在哪個部位,多為持續型鈍痛、絞痛或刀割樣痛,程度劇烈,向腰背部呈帶狀放射。

二是平臥時疼痛加重,在彎腰、坐、立或走動時疼痛反而減輕。

三是腹痛跟飲食無關,胃腸道疼痛則多為絞痛,多為一陣一陣地疼,同時可感到腸子“咕嚕咕嚕”地運動。

3、腹瀉

腹瀉也是胰腺癌前期的常見癥狀。

當胰腺出了問題時,淀粉、脂肪酶無法正常分泌,吃進去的淀粉和脂肪就不能被順利分解,于是容易導致腹瀉。另外,還有一個征兆與飯后無關,但這里也順便提一下:

4、迅速消瘦

大多數胰腺癌患者很快出現消瘦。

消瘦得快除了癌腫的消耗外,還有以下原因:進食少;胰液分泌不足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發生了繼發性糖尿病。

其實,只要生活中多留個心眼,出現“不舒服”的時候及時就醫檢查,還是有機會將胰腺癌扼殺在萌芽狀態的。

做好3件小事,遠離“癌王”

其實,對付胰腺癌這樣的疾病,預防的意義重過治療,中醫講“上醫治未病”就是這個道理。日常生活中,建議大家都做到以下幾點,遠離“癌王”。

1、飲食方面,注意“三不要”:

不要吃太多高糖、高脂和油炸的食品;

不要暴飲暴食;

不要嗜煙嗜酒。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避免超重和肥胖,保持良好情緒。

3、積極預防與治療與胰腺癌相關的疾病,如慢性胰腺炎、膽囊炎、膽囊結石、糖尿病等。另外,提倡所有人群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來源: 《中國家庭醫生》雜志社有限公司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