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艷
直面夏秋挑戰!心衰患者從飲水到體重的全面管理
心力衰竭作為一種常見且復雜的心血管疾病,其發生與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進入秋季,一些地區仍然籠罩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人體的生理機能發生顯著變化,對心衰患者帶來了嚴峻挑戰。因此,如何科學地管理飲水與體重,成為心衰患者夏秋季健康管理中的關鍵問題。
心衰與夏秋季挑戰
心力衰竭是指心臟因泵血功能減退,無法滿足機體正常代謝需求的一種病理狀態。其臨床表現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困難、乏力、水腫等,這些癥狀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夏秋季的高溫環境會加速人體的心跳速率,以增加散熱,同時也加重了心臟的負擔。此外,大量出汗導致的體液流失和電解質失衡,也是心衰患者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同時,高溫還可能影響患者的食欲,導致營養攝入不足,進一步損害心臟健康。
科學飲水,守護心臟健康
心衰患者的飲水量應根據個體病情和醫生的建議來確定。一般來說,患者每天的飲水量一般不超過1500mL,保持每天總出量多于總入量500mL左右。這里的飲水量包括喝水、飲料、湯以及食物里面的水分。
飲水方式應為少量多次、慢飲小口。心衰患者應避免在短時間內大量飲水,以免加重心臟負擔。建議采取少量多次的飲水方式,每隔20~30分鐘喝一次,每次喝30~50ml。這樣可以確保水分被身體逐漸吸收,減輕心臟的負擔。同時,喝水時應小口慢飲,避免大口急飲。慢飲有助于身體更好地吸收水分,也降低對心臟的沖擊。
同時,應選擇合適的水。溫開水最佳,心衰患者應選擇溫開水作為主要的飲用水源,水溫控制在20℃~40℃之間。溫水不僅能潤喉、保護腸胃,還有利于消暑解渴。心衰患者應避免飲用冰鎮飲料等冷飲,因為冷刺激可能會誘發心衰的發作。在出汗較多時,可以適當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體內丟失的電解質。
精準監測,科學管理體重
心衰患者每日的體重監測是管理體液平衡、預防水腫和心衰惡化的重要手段。
我們建議,患者在每天清晨起床后、排便且未進食早餐前進行體重測量。此時的身體狀態較為穩定,能更準確地反映體液變化。同時,穿著同一套輕便的衣物以減少誤差。每次稱重后,應詳細記錄體重數值及時間。
通過連續多日記錄,可以觀察體重變化趨勢。若體重在3天內增加超過2公斤,或每日增加超過1公斤,應視為體液潴留的警示信號,需及時告知醫生并調整治療方案。
除了體重監測外,患者還應關注尿量變化。尿量減少也可能是體液潴留的表現之一。通過綜合體重和尿量數據,可以更全面地評估體液平衡狀態。
精準營養管理對于心衰患者控制體重、減輕心臟負擔至關重要。具體調整策略如下:
嚴格控制每日鹽分攝入量,心功能1級的患者,每天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心功能2級的患者,每天鹽為2克左右;心功能3級的患者,每天鹽為1克左右;而心功能4級的患者,每天鹽的攝入量應少于0.5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高鹽食品。同時,烹飪時可使用低鈉鹽或適量使用其他調味品來替代食鹽,以保持食物的口感。
適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量。盡量避免食用西瓜等含水量較大的食物和水果,可適量增加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深色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有助于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同時,富含的膳食纖維也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和排泄功能。此外,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如魚、禽、蛋、奶等也是必要的。
心衰患者應盡量避免肥肉、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這些食物不僅會增加心臟負擔,還可能引發高脂血癥等并發癥。建議選擇瘦肉、魚類等低脂食物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將每日所需的食物量分配到多餐中食用,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同時,每餐應定量食用,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饑餓的情況發生。
心衰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心臟和胃腸道引發不適。同時,戒煙限酒也是保護心臟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在醫生指導下,心衰患者可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散步、太極等,以促進血液循環并增強心臟功能。但需注意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生活小貼士與緊急應對措施
心衰患者應保持居住環境涼爽舒適,利用空調、風扇等設備降溫,以防止中暑。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減輕心臟負擔并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波動對心臟造成不良影響。此外,還應定期復診,根據醫生的指導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時,心衰患者應立即停止活動并采取半臥位進行休息,以緩解癥狀,隨后及時就醫。對于體重急劇增加或水腫加重等異常情況,也需及時記錄并聯系醫生以調整治療方案。
總之,心衰患者在夏秋季面臨諸多挑戰,通過正確的飲水管理與體重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減輕心臟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p>
(作者單位: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
來源: 科學新生活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