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鴨體長33-54厘米,翼展56-66厘米,體重500-726克。具有非常豐富多彩的羽毛,酷似意大利啞劇中多姿多彩的角色——丑角,故名之。棲息和生活于溪流旁,巖石和灌叢間的深凹處,樹洞中。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非繁殖季節(jié)也集成大群。飛行迅速,但通常不高飛。主要以動物性食物為食。覓食活動多在白天。常在水流湍急的江河、山區(qū)溪流和多巖礁的海岸附近覓食。分布于冰島、格陵蘭、阿拉斯加海岸、西伯利亞東部、貝加爾湖西部山脈、阿納德爾盆地、堪察加半島、薩哈林島、千島群島、朝鮮半島、日本(中部),以及中國的東北(中部)、遼寧(新金、旅順)和山東等地。

【形態(tài)特征】

丑鴨雄鳥上體石扳藍色,頸部較暗,從嘴基到枕部有一黑色縱帶,其兩側(cè)從嘴基到頭頂有白色帶斑,連結(jié)白色帶斑至枕部為棕色帶斑;嘴基兩側(cè)至眼先各有一大塊白斑,與從嘴基到頭頂?shù)陌咨珟О呷跒橐惑w。耳部有一圓形白斑,其后下方有一長條白紋。頸基處兩側(cè)各有一個鑲有黑邊的白色長條粗斑。肩羽暗褐色,較長肩羽外側(cè)及羽端白色,形成白色帶斑。兩翅大都暗石板灰色,外側(cè)次級飛羽暗金屬藍色,形成暗藍色翼鏡,內(nèi)側(cè)次級飛羽內(nèi)側(cè)灰褐色,外側(cè)白色,并鑲以黑邊,大覆羽先端具白色次端斑,中覆羽僅有幾枚相間的羽毛具白色次端斑,在翅上形成2-3個白色小圓點。尾黑褐色而帶石板灰色;尾上和尾下覆羽黑色。尾下覆羽兩側(cè)各有一白色圓形小斑點。翅下覆羽及腋羽暗灰色,腹淡灰色,兩肋栗紅色。

丑鴨雄鳥(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丑鴨雌鳥上體暗褐而沾橄欖色,眼前上方和眼先處各有一白色斑,耳后方有一白色圓斑;兩翅及尾羽暗褐色,下體污白色,具淡褐色羽緣,形成斑雜狀;兩肋、腋羽及尾下覆羽均淡褐色。虹膜雄鳥紅褐色,雌鳥褐色,嘴甲深鉛藍色,嘴甲較淡,雌鳥暗灰色。跗跖灰褐色,蹼近黑色。

【大小量度】

【棲息環(huán)境】

丑鴨繁殖季節(jié)主要棲息于山區(qū)急流和流速快的江河中,冬季多棲息于沿海水域和多巖石的海灣,近海島嶼與河口。

【生活習性】

丑鴨春季于5月至6月初遷到北部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遷入越冬地,常成小群或家族群遷徙。遷徙通常沿河流和海岸進行。丑鴨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非繁殖季節(jié)也集成大群。飛行迅速,但通常不高飛。游泳很好,也善潛水。游泳時尾垂直豎起,也善于在急湍的水流中游泳和潛水。常在陡峻的山澗溪流,湍急的江河和多礁石的海岸波浪中潛水覓食。潛水時間較長,但通常不潛得很深,有時也直接從陡峻的河岸或海岸上扎入水中。休息時常站在岸邊或巖石上,有時也和別的野鴨混群活動。

丑鴨主要以動物性食物為食。覓食活動多在白天。常在水流湍急的江河、山區(qū)溪流和多巖礁的海岸附近覓食。覓食方式主要通過潛水。食物主要為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棘皮動物、水生昆蟲和昆蟲幼蟲。它既能潛入水底覓食底棲水生動物,也能覓食附著于水中石頭上的軟體動物和昆蟲。此外它也常在岸邊淺水處涉水覓食或頭朝下尾朝上的扎入水中覓食。求偶期雄鳥發(fā)出高哨音,雌鳥作粗短叫聲。余時不叫。

來源: 岳陽市科技館李昶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