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傣族潑水節傣語為“比邁”,意為新年,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放假3天!阿昌等族同胞都過這一節日,大家潑水、趕擺,還有章哈演唱,孔雀、白象舞的演出,非常精彩!


②苗歷歲首即為苗年,一般在秋收完畢時舉行,黔東南州全州放假一天。人們會走村串寨,殺年豬、打糯米粑、祭祖、吃團年飯、喝串寨酒、賽歌,一直到早春二月的“翻鼓節”。


③彝歷新年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擇吉日舉行,放假7天!彝族同樣有祭祀祖先、宰殺年豬、敬奉祖靈、走親戚的活動,還會郊外野炊、游藝競技,共慶新年。


④水族端節相當于漢族的春節,時間正對應農歷的八月至十月,目前還在考慮是否放假1-2天。端節的主要活動是祭祀和賽馬,也會進行斗牛舞、銅鼓舞、蘆笙舞、對歌,青年人們還把這盛大的聚會看成是物色情侶的好機會。


⑤圖為土家擺手舞。土家年吃團年飯的時間先于漢族春節一天,因此又被稱作“趕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休假一天。走親拜年、唱梯瑪歌、演毛古斯,還會做舍巴,也就是擺手舞,同樣被列入了非遺名錄。


⑥圖為諾魯孜節叼羊。春分時的諾魯孜節,是維吾爾族、塔吉克族等少數民族的新年,放假時間在9天-14天左右!在萬物復蘇的春天,人們在一起賽詩、歌舞、叼羊、賽馬,迎接新年的鐘聲。


⑦圖為侗年長桌宴。侗年是農歷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一般會放假一天。最重要的儀式是“斗莎”,就是唱祭祖歌;各家擺上長條桌,端出米酒、腌魚、腌肉,拼菜成席,主客混坐,且歌且飲,是侗年最為隆重的待客禮俗。


⑧羌歷年也叫日麥節,一般以農歷十月初一為節日,放假5天!羌族同胞會慶豐收、送祝福、祈平安,在草坪上圍成圓圈“跳喜慶沙朗”,開飲咂酒,互贈美食,共祝新年,縱情狂歡,直到深夜才盡興而歸。


⑨藏歷年是藏歷元月一日到十五日,放假7天!藏族同胞們會做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和家人團聚,祭神,祈禱來年五谷豐登,四時順遂!

來源: 中國國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