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龍飛 來源:科學新生活
長了這樣的老年斑,您就要當心啦
77歲的王阿姨面頰部長了一塊“老年斑”,十幾年了一直沒啥不舒服,最近局部出現發紅、脫皮,并伴有瘙癢,去皮膚科就診,做了病理檢查診斷為“日光性角化病”。醫生告訴她這是皮膚癌前病變,需要及時治療,這可把王阿姨嚇壞了。
不就是個老年斑嗎?怎么就癌前病變了?會不會危及生命呀?且聽我詳細道來。
問題一:常說的“老年斑”僅僅是老年斑嗎?
常說的老年斑只是個通俗的概念,不是臨床診斷的疾病名稱。老年期間皮膚出現的很多角化性、色素性的斑片都被老百姓統稱為老年斑。其中包括了很多表現類似、實際疾病過程差別比較大的疾病,比如脂溢性角化病、黃褐斑、日光性黑子、日光性角化病等等。它們都是由于皮膚對外界不利因素長期刺激所導致,是皮膚衰老的表現之一,大部分是良性的疾病過程,只是造成外觀影響,而對機體無嚴重危害。
但是,如果診斷為日光性角化病,則需要積極治療。因為其屬于皮膚鱗狀細胞癌的癌前病變,如不積極處理可能進展為皮膚鱗狀細胞癌,造成組織器官損毀甚至危及生命的嚴重后果。
問題二:哪些“老年斑”要及時就醫?
日光性角化病需要專科醫生通過詢問病史、查體并借助皮膚影像檢查和皮膚活檢等相關檢查來確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老年朋友如何盡早發現、識別有風險的“老年斑”呢?
第一,如果老年朋友有這樣的經歷和病史,那么你可能是日光性角化病的易感人群,要加強皮膚檢查頻率:年輕時皮膚特別白皙,容易曬紅而不容易曬黑者;曾有長期戶外工作經歷者、有皮膚曬傷病史者;家族中人曾發生過皮膚腫瘤;曾有放射線暴露史的人。
第二,如果你的老年斑有如下表現,則需要及時就醫:原有的老年斑迅速擴大、顏色明顯加深、形狀明顯改變;原有斑片出現明顯隆起、破潰、出血、滲液、脫皮;原有斑片出現疼痛、瘙癢、感覺異常等癥狀。
第三,對于曾使用激光、冷凍或藥水等治療后消失、又復發的老年斑也要警惕。現在智能手機拍照方便,老年朋友可通過定期手機拍照,對已有的老年斑進行自檢、觀察、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拍照前要關閉手機美顏功能,在光線良好處進行拍攝,頻率每月一次就可以,同時注意每次拍照的光線和角度要大致保持一致,方便前后對比。
問題三:日光性角化病都有哪些表現?
日光性角化病可表現為,日曬皮膚上開始發生正常皮色或淡紅色扁平丘疹或小結節,呈散在性;也有境界不清的紅斑、色素斑或毛細血管擴張。皮疹輕微隆起,米粒至蠶豆大,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正常或有炎癥現象,表面疣狀增殖,質硬,可呈斑塊,表面光亮或有輕微黏著性鱗屑。
隨后,皮疹轉變為黃褐色或黑褐色,表面干燥,角化顯著有固著于基底的硬痂,不易剝離。若強行除去,可見輕度出血。日光性角化病的皮損常常為單發,有時多發。好發于面部、耳和手背等曝光部位,其他部位也可發生。
病情發展緩慢,一般無自覺癥狀或有輕瘙癢感,有皸裂時疼痛。常與老年性皮膚萎縮、干燥和色素沉著伴發。少數病例炎癥顯著,或形成糜爛、潰瘍而繼發皮角或鱗癌,轉變為鱗癌的概率為0.01%至16%,從光線性角化病轉變到鱗癌的時間尚不清楚。
問題四:為什么會發生日光性角化病?
照射日光、紫外線和放射能、輻射熱、電離輻射以及接觸瀝青、煤提煉產物均可誘發日光性角化病。本病易發生于老年人的皮膚,因為年齡增大后DNA損傷的積累和DNA修復功能低下,當紫外線損傷表皮細胞核的DNA時,老年皮膚缺乏青年人那樣的修復功能,從而發生日光性角化病。
有研究者做實驗,用不同劑量紫外線照射日光性角化病與正常組織后發現,與正常皮膚相比,日光性角化病組織細胞表現出更少的增殖抑制與凋亡,這可能與其中抑癌基因p53表達下調有關。
此外,紫外線可能通過上調基底膜及細胞外基質降解相關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和MMP9表達以促進日光性角化病進展。簡單地說,老年人皮膚修復能力下降,在受到紫外線等不利因素的傷害后發生不正常的修復,引起表皮異常增生,導致日光性角化病。
問題五:皮膚癌前病變要緊嗎?會危及生命嗎?
有問題的老年斑,也就是日光性角化病,是一種皮膚癌前病變,也就是說如果不做處理放任其發展,有可能進展為皮膚惡性腫瘤——皮膚鱗狀細胞癌。皮膚鱗狀細胞癌因其發病部位、腫瘤大小和組織學類型的不同,而預后差別很大,但總體來說其預后相比于肝癌、胃癌等內臟腫瘤要好很多,一般不危及生命。
其治療也是以局部腫瘤切除為主,個別嚴重的情況下才會輔以放療和系統治療。所以,皮膚癌前病變一般問題不大,不會危及生命,采取光動力、液氮冷凍或者藥物治療等方法就可以解決。但是如果任其發展到皮膚惡性腫瘤則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因此,盡早識別有問題的“老年斑”,早就醫、早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此提醒老年朋友們要注意防范日光性角化病誘發因素——紫外線,做好防曬,從源頭上減少日光性角化病發生的可能性。
另外,有了老年斑,我們不要怕,主動掌握皮膚癌前病變自檢方法,正確識別有問題的老年斑——日光性角化病,早發現早治療。祝福各位老年朋友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病院)
來源: 科學新生活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