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足長了小水皰,醫生說是手足口病。
很多家長聽說“手足口病”都很緊張。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
簡單來講,病如其名,手足口病的特點就是在手掌、足底及口腔的小水庖,一般是學齡前的小朋友容易得,尤其是1-2歲的小寶寶,但是成人也可以出現哦!
和很多以水庖為表現的皮膚病一樣,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傳染引起的,主要是柯薩奇病毒及腸道病毒等,流行于幼兒園等幼兒密集的場所。
引起手足口的病毒是怎樣從一個小朋友傳給另一個小朋友呢?——醫學上說,叫“糞口途徑”,也就是老百姓說的“病從口入”;同時,手足口病也可以通過飛沫傳播,生病的小朋友打噴嚏也會傳染手足口病。
當小朋友傳染上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薩奇病毒(或腸道病毒)后,常有4-7天的潛伏期。然后可以先出現一些低熱、頭痛、沒食欲的前驅癥狀,但這些癥狀比較輕微,和普通的“感冒”前的癥狀很相似。
過1-3天后,會陸續出現手、足、口部位的小紅斑,紅斑逐漸變為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小水庖,散在,不融合。有時來就診時小水皰已經破裂,成為糜爛面或潰瘍。
口腔里的小水庖常長在硬腭、頰部、牙齦、舌頭等處,患兒會自覺疼痛,并且水庖容易破潰。手足的水庖一般長在手指或足趾的背面或側緣,也有長在手掌心、足底。不少小朋友會出現在小屁股上,甚至有的患者的皮損泛發全身。
手足口病除了皮膚表現,還有寶寶會出現指甲的改變……
有時醫生對病情的判斷有疑問時,醫生會讓家長帶孩子去抽血,如果患兒外周血中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增高,則更加支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診斷。
確診了手足口病,家長和患兒不必太過緊張。應該讓寶寶在家中隔離,防止傳播給班里其他小朋友。患兒此時免疫力低下,在家中好好休息,多喝水,加強營養,避免繼發其他感染引起并發癥。可以適當口服一點板藍根,如果出現高熱等嚴重者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病毒藥物和對癥治療。一般1-2周左右痊愈就可以正常上學啦!
來源: 郭生紅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