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啟蟄,品物皆春。”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標志著漫長冬日的結束,預示著一個全新的時光旅程的開始。在這個新舊交替的關鍵節點,遵循中醫養生之道,巧妙地適應天時的變化,無疑為全年的健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防寒保暖,固護陽氣
盡管立春已至,陽氣漸生,但冬季的余寒依然存在。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若過早減衣,寒邪便會乘虛而入,損傷人體的陽氣。傳統的“春捂”習俗蘊含著深刻的養生智慧,強調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尤其是對頭部、頸部、背部和足部等關鍵部位的保暖,以確保陽氣在體內穩固生長,抵御外界的寒邪。
飲食有節,調和臟腑
春節期間,人們常常熬夜、飲酒過量,并食用過多的油膩食物。立春時節,正是調整和恢復身體平衡的絕佳時機。《飲膳正要》中提到:“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因此,應多食用新鮮的蔬菜和谷物,如菠菜、豆芽、燕麥等,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有助于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此外,春季肝氣漸旺,易克脾土,故應適當增加甘味食物的攝入,如紅棗、山藥、小米、胡蘿卜等,以滋養脾胃,達到“培土抑木”的效果。同時,應多食用一些養肝護肝的食物,如綠豆芽、金針菇、香椿等。立春時節不宜過度進補,以免助火生熱,可選擇一些清淡平和的食材,如鯽魚、春筍、香菇等,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起居有時,順應陰陽
立春之后,白晝漸長,我們的起居作息也應隨之調整。《黃帝內經》倡導“夜臥早起,廣步于庭”,建議適當晚睡早起,但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建議在晚上11點前入睡,以順應人體陰陽變化。清晨,若天氣晴朗,不妨在戶外散步,感受春天的氣息,喚醒體內的陽氣,使氣血通暢。
情志舒暢,疏肝理氣
《黃帝內經》認為,“肝主情志”,立春后,肝氣旺盛,情緒容易波動。保持心情舒暢,對于養肝至關重要。應學會調節情緒,避免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的干擾,保持胸懷寬廣、心境平和。閑暇之時,可通過踏青賞花、品茗聽曲、習字繪畫等方式怡情養性,使肝氣順暢。此外,選擇在空曠之處吶喊,釋放內心壓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放松方式。
適度運動,強身健體
春季是運動養生的好時機,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能增強正氣,提升免疫力。太極拳、五禽戲、馬王堆導引術等傳統養生功法,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既能鍛煉身體的協調性與柔韌性,又能促進氣血運行,激發陽氣升發。運動時要注意適度,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以身體微汗為宜。運動后,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吹風受寒。
預防疾病,守護健康
立春后,氣溫多變,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活躍,是各種疾病的高發季節。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洗衣物。室內保持通風良好,定期消毒,減少細菌滋生。有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出門時要做好防護,避免接觸花粉,柳絮等過敏源,引起復發。同時,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一些預防保健措施,如艾灸足三里、關元、太沖等穴位,以增強正氣,提高身體抵抗力。
養生專家說:
立春養生需因人而異,精準養生,方能筑牢健康根基。
**(1)體質差異:**體質偏寒者應加強“春捂”,可多吃羊肉等溫熱養陽食物;體質偏熱者需防止“捂過頭”,飲食上應避免辛辣油炸,多吃清淡平補之物。
**(2)運動選擇:**身體強壯者及年輕人可選擇慢跑、登山等運動;中老年人和體弱者則更適合八段錦、散步等溫和的運動方式。
**(3)情志養護:**壓力大、易焦慮者可嘗試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性格內向者則應多參與社交活動,如聚會、社區活動,以調節情緒。
**(4)疾病防護:**體質虛弱者除保持室內通風外,可遵醫囑服用玉屏風散等藥物提升免疫力;過敏體質者外出時要注意防護,盡量避免前往花草繁多的地方。
(5)疏肝茶飲推薦:
枸杞玫瑰茶
組成:枸杞5g,玫瑰花3g,菊花2g,甘草6g
功效:滋補肝腎,疏肝明目
用法: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立春,是新的開始,讓我們順應天時,遵循中醫養生智慧,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呵護身體,以健康的體魄和飽滿的精神,迎接生機勃勃的春天。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治未病與健康管理專委會 林佳怡 劉子毓 曾慶佳 孫貴香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來源: 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