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高全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二團醫院
在人體鼻咽部的頂后壁,藏著一群不太起眼的淋巴組織——腺樣體。它就像一個默默堅守崗位的“小衛士”,在我們的身體健康防御戰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盡管腺樣體常常因為引發各種健康問題而備受關注,可實際上,大多數人對它存在的意義知之甚少。
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防線
從免疫系統的角度來看,腺樣體堪稱人體免疫系統的關鍵一環。在兒童時期,我們的免疫系統還處在逐步發育、不斷完善的階段,就如同正在建設中的城堡,需要各種各樣強大的“防御力量”來加固。而腺樣體作為淋巴組織的一員,內部富含大量的淋巴細胞,這些淋巴細胞就是對抗病原體的主力軍,使腺樣體成為免疫系統抵御外界入侵的“前沿陣地”。當細菌、病毒等外來病原體通過鼻腔、口腔這些“通道”進入人體時,腺樣體首當其沖,最先接觸到這些不速之客。腺樣體中的淋巴細胞會迅速做出反應,精準識別病原體,并立即啟動免疫反應機制,產生免疫球蛋白,如同城堡的守衛迅速拉響警報并拿起武器投入戰斗,幫助身體有效抵抗感染。
兒童生長發育的“護航者”
從兒童生長發育的進程來看,腺樣體在兒童早期尤為發達,這絕非偶然現象,而是有著深刻的生理意義。在嬰幼兒階段,孩子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接觸外界環境,與各種潛在病原體相遇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此時,腺樣體便肩負起重要的免疫保護職責,為孩子的茁壯成長保駕護航。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體的免疫系統逐步發育成熟,腺樣體的使命也在慢慢完成,一般在10歲以后,它就會逐漸萎縮,慢慢退出身體防御的“歷史舞臺”。這就好比一個臨時搭建的防御工事,在城堡的防御體系變得足夠完善之后,它就不再需要繼續堅守,功成身退。
維持耳部健康的“隱形助手”
腺樣體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重要作用,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節鼻腔和中耳的壓力平衡。鼻咽部與中耳之間通過咽鼓管相連,而腺樣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對于維持咽鼓管的通暢起著關鍵作用。只有咽鼓管保持通暢,才能確保中耳內的氣壓與外界大氣壓一致,這對于維持正常聽力來說至關重要。一旦腺樣體出現異常肥大等問題,就極有可能阻塞咽鼓管,導致中耳內壓力失衡,進而引發分泌性中耳炎等耳部疾病,嚴重影響孩子的聽力和語言發育。
何時需要干預:手術指征與保守指征
盡管腺樣體對人體有著諸多重要意義,但當它出現問題時,也可能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這時就需要考慮是否進行醫學干預。
手術指征
腺樣體肥大導致嚴重呼吸障礙:如果腺樣體過度肥大,堵塞后鼻孔,導致孩子出現睡眠呼吸暫停、張口呼吸等癥狀,且持續時間較長,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就需要考慮手術切除。睡眠呼吸暫停會使孩子在睡眠過程中反復出現缺氧情況,長期如此不僅會影響睡眠質量,還可能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尤其是大腦發育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腺樣體肥大引發反復中耳炎:如前文所述,腺樣體異常肥大會阻塞咽鼓管,導致中耳內壓力失衡,引發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中耳炎反復發作,保守治療(如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嚴重影響孩子的聽力,此時手術切除腺樣體就成為必要的治療手段,以改善耳部的通氣引流,減少中耳炎的發作頻率,保護孩子的聽力。
腺樣體肥大合并扁桃體肥大:當腺樣體和扁桃體同時肥大,嚴重影響孩子的吞咽、呼吸功能時,也應考慮手術治療。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會出現進食困難、呼吸費力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手術切除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癥狀。
保守指征
輕度腺樣體肥大:如果孩子只是輕度腺樣體肥大,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或者僅有輕微的張口呼吸、鼻塞等癥狀,不影響睡眠和日常生活,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療。通過加強護理,如注意鼻腔清潔、預防感冒等,同時配合藥物治療,如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噴鼻,減輕腺樣體的炎癥反應,部分孩子的腺樣體可能會逐漸縮小。
癥狀初次出現且較輕:對于初次出現腺樣體相關癥狀,且癥狀較輕的孩子,也可以先嘗試保守治療。例如,孩子只是偶爾出現睡眠時輕微的鼾聲,沒有呼吸暫停等嚴重情況,可以先通過調整睡眠姿勢、改善生活環境等方式進行觀察,并配合藥物治療,如口服孟魯司特鈉等,減輕腺樣體的炎癥和水腫。
腺樣體雖然個頭不大,但在人體免疫系統構建、兒童生長發育以及維持耳部健康等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腺樣體,在它正常工作時給予理解和呵護,在它出現問題時,依據手術指征和保守指征,科學合理地選擇治療方式,守護好身體的每一道防線。
來源: 張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