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艷紅段躍初
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抑郁癥就像一個隱匿的惡魔,悄無聲息地潛入許多人的生活,帶來無盡的痛苦與掙扎。全球抑郁癥患者的數量在逐年攀升,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目前約有3.5億人正在遭受著抑郁癥的折磨。當這個惡魔纏上我們,那種身心所遭受的雙重煎熬,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根本無法真正體會。在對抗抑郁癥的這場艱難戰役中,自救意識,就如同在黑暗中點亮的那盞明燈,是我們打破困境的關鍵力量,就像是給自己長出了尖銳的獠牙,有了與病魔抗衡的武器。
我曾親眼目睹過抑郁癥的可怕。有個叫小李的年輕人,才25歲,本應是活力滿滿的年紀。他以前性格特別開朗,對生活充滿熱情,跟誰都能聊得來,大家都喜歡他。可后來,工作上的壓力大得像座山,項目一個接一個,加班成了家常便飯,領導還總是不滿意,不停地挑刺。與此同時,他的感情也出了問題,和相戀多年的戀人分道揚鑣。這些打擊就像一記記重錘,把他打得暈頭轉向。慢慢地,他變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愛和朋友出去玩,總是一個人待著,拒絕社交。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窗簾拉得嚴嚴實實,陽光都透不進去。工作也丟了,生活變得一團糟,曾經的朝氣消失得無影無蹤。他父母看著心疼極了,每天都陪著他,變著法兒地給他做好吃的,可還是沒辦法讓他重新開心起來。
抑郁癥帶來的痛苦,是多方面的。從身體上來說,患者常常睡不好覺。就像小李,一到晚上就翻來覆去,怎么都睡不著,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全是那些不開心的事。白天呢,整個人就像被抽干了力氣,一點精神都沒有,走路都沒什么力氣。吃飯也沒胃口,看見什么都不想吃,整個人瘦了一大圈。在精神上,那種低落的情緒就像烏云一樣,一直籠罩著。對以前喜歡的東西,像打籃球、和朋友聚會,現在完全提不起興趣。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對未來一點希望都沒有,把自己封閉起來,和外界斷了聯系,仿佛這個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孤獨又絕望。這種痛苦,旁人根本沒辦法感同身受,就算親人朋友再心疼,也只能干著急,那種痛苦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中醫對抑郁癥有自己獨特的看法,把它叫做“郁證”。中醫覺得,人體就像一個精密的機器,各個器官之間都有聯系,情緒和臟腑的功能也息息相關。要是一個人心里不痛快,老是生悶氣,肝氣就容易郁結,這就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導致肝郁脾虛。而心是管人的精神的,脾胃不好,就沒辦法好好滋養心神,心神失養,就容易出現各種抑郁的癥狀。就拿小李來說,我給他仔細診斷的時候,他跟我說,心里老是覺得壓抑,胸口像被什么東西堵住了,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腦子里全是消極的想法,覺得自己活著沒什么意義。我看他的臉色,特別不好,蠟黃蠟黃的,舌苔薄薄的,還有點發黃,把了下脈,脈象又細又弦。綜合這些情況,中醫診斷他是郁證,屬于肝郁脾虛、心神失養。針對他的情況,治療的時候就主要從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養心安神這幾個方面入手。給他開了些中藥,讓他按時喝,還建議他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
小李能重新好起來,最關鍵的是他自己內心的那股求生的勁兒。一開始,他其實也很抗拒,覺得自己好不了了,不想配合治療。但他父母一直鼓勵他,陪著他。慢慢地,他開始試著打開心扉,愿意和我交流,把心里的委屈和痛苦都說出來。他也按照我說的,按時喝藥,每天出去散步,還開始看一些輕松的書。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他的狀態越來越好,臉上又有了笑容,也愿意和朋友聯系了。現在,他不僅徹底擺脫了抑郁癥的困擾,還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生活又回到了正軌。
我覺得,在和抑郁癥對抗的過程中,自己的信念特別重要。就像小李,如果他一直放棄自己,不愿意改變,就算別人再怎么幫他,也沒用。要想戰勝抑郁癥,首先得正確認識它。很多人都覺得抑郁癥就是心情不好,過幾天就好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抑郁癥是一種很嚴重的精神疾病,得用科學的方法治療。我們要了解它的癥狀、原因和治療方法,這樣才能不害怕它,知道該怎么應對。然后,一定不要自己一個人扛著,要勇敢地向家人、朋友求助,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或者醫生。就像小李,要不是他父母帶他來找我,他可能還在黑暗里掙扎呢。還有,生活方式也得改一改。以前小李總是熬夜,作息不規律,現在他每天早睡早起,精神好多了。每天出去跑跑步,出出汗,心情也能好很多。飲食上也注意了,多吃些有營養的東西,像全麥面包、魚、香蕉這些,對緩解抑郁有幫助。
另外,我覺得培養點興趣愛好也挺好的。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忘掉煩惱。小李以前喜歡畫畫,生病的時候都不畫了,后來慢慢又撿起來,畫著畫著,心情就放松了。可以把以前喜歡的事情再拾起來,也可以試試新的,說不定能發現生活里不一樣的美好。
抑郁癥雖然很可怕,但只要我們自己不放棄,就一定能找到那束光,走出黑暗,重新擁抱陽光燦爛的生活。
來源: 科普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