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門診上的孩子,經常會看到家長給孩子穿的太多了,只是因為**爸爸媽媽覺得小孩子抵抗能力差,禁不住風寒,比較容易感冒,**所以就會給孩子穿很多衣服來防止孩子感冒。
其實,這是走進了誤區。給孩子穿得多,不一定就能保護孩子不著涼感冒,還可能會經常感冒,這是為什么呢?
中醫里常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去保障孩子的饑與寒呢?
“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給孩子穿衣,只需要做到**“三個要暖,兩個要涼”**的原則。就能保護孩子免受感冒的侵擾。那“三個要暖,兩個要涼”分別指的是身體的哪些部位呢?
“三要暖”
首先,肚子要暖。我們大多數人的脾胃是經常處于一種虛弱的狀態,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一旦肚子受涼了,就容易出現不愛吃飯、拉肚子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要把孩子的肚臍,也就是中醫里講的**“神闕穴”保護好**。給孩子穿的衣服,上衣要足夠長,褲腰也要高一點,目的為得就是把孩子的肚臍保護起來。
**其次,背要暖。**背部的保暖很重要,這是因為背部是我們陽經經過的地方,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都在后背上。后背的保暖要怎么做呢?首先衣服要護到大椎穴。大椎穴在哪里呢?大椎穴在我們脖頸下第七個頸椎棘突下面,也就是我們常說容易長富貴包的地方。大椎穴是身體陽經交匯的地方,也是容易受寒的地方,所以要做好保暖。
**第三,****腳要暖。**俗話說 寒從腳起,因為腳部的脂肪層比較薄弱,所以腳上穿襪子要穿到的足夠高的地方,最好是要護到三陰交的位置。三陰交又是在哪里呢?三陰交在內踝尖上,小朋友4指的位置。也就是內踝尖上3寸的位置,三陰交是三條陰經交匯的部分,所以要做好保暖。
“兩要晾”
頭部要涼。頭部要涼的原因是因為頭部是諸陽之匯,所有的陽經經脈都匯聚于頭部,而且身體熱量的1/3都由頭部來散發。所以當要帶孩子外出且有大風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帶一頂帽子,平時居家的時候,或者孩子在玩耍的時候就不要在頭上裹的太多了。
心胸部要涼**。**因為心火容易上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火。中醫里心臟屬于火臟,腎臟屬于水臟,要達到水火濟濟聚于中焦,才是一個理想的陰陽平衡的狀態。
穿衣法則
我們日常穿衣的時候,可以借鑒26度穿衣法則或者洋蔥式穿衣法。
**洋蔥式穿衣法:**內層衣服,舒適透氣;第二層要達到保暖效果;第三層防風防水。
來源: 西南兒童醫院互聯網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