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科普基地2024年度科普績效自評報告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全國航天科普基地獲批于2021年,基地依托于航天飛行動力學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燃燒、熱結構與內流場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4個國家級與省部級實驗室和航天學院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由學院黨委書記分管科普工作,把控科普工作整體方向,并擁有兩支常態化專業科普隊伍負責基地日常科普工作,分別是“航天科普志愿者服務隊” 和“星辰探空火箭與空間技術俱樂部”。科普基地每年度會根據當年工作情況對本年度工作做以總結,并對下一年度科普工作進行規劃安排,持續推進科普支持政策落地執行,不斷完善科普工作制度及獎勵機制,基地日常科普工作已做到規范化、條理化。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對外開放天數或服務公眾天數:200天。

——每年服務公眾人次:1000人次。

——科普場所面積:100平米。

——場館和設備是否有升級和更新:否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在基地開展科普活動(科普研學、社會實踐、發放資源包等)情況:活動數量4個;參與人數200人。

1.開展寒假培訓

對新進會員進行寒假培訓,歷時一周,共6次課程,主要學習科普基地日常工作所需的專業基礎知識,了解基地活動的工作流程,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讓新會員盡快熟悉基地日常工作,對各技術組的工作內容提前掌握,為后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2.開展春季小火箭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面向2023年底加入科普基地隊伍的新會員,共有37名同學參加,其中包括3名留學生。春季小火箭訓練營自2020年開始舉辦以來,吸引校內眾多喜愛航天的學生不斷加入,定于每年3月上旬至5月中旬,利用周末時間開展活動,由多名資深會員對各組進行技術指導與火箭審核。訓練營采用火箭實物制作的方式加深新進會員對航天知識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工程技能、初步認識航天系統工程,并達到鍛煉團隊協作能力的目的,為后期參加基地更高層次的科普活動做足準備。

3.成功舉辦2024探空火箭國際暑期學校

2024年7月2日至2024年7月10日,由航天學院和陜西省航空學會主辦,航天學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星辰探空火箭與空間技術科學苑承辦的“2024探空火箭國際暑期學校”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成功舉辦。

在暑期學校的實踐學習過程中,將中外學員混編為8個小組,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小組團結協作設計并制作自己的火箭,并在活動最后發射升空,經過學員們的通力協作,活動最后均出色完成了火箭設計與制作工作。

4.邀請航天領域專家開展飛天學術講座

2024年7月2日上午,應航天學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邀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研究員、航天應用與測控專家王朋蒞臨我校飛天學術講堂,為我校師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專題報告——《飛船落哪?》,報告會由李易副教授主持,陜西省航空學會鐘誠文教授,我校客座教授孫功凌、航天學院黨委書記黃越和副院長寧昕出席了報告會。

——開展進社區、進校園(例如進大學,進中小學)、進鄉村、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等“走出去”科普活動情況:活動數量9個;參與人數180人。

1.2024“小火箭”航天冬令營

2024年1月27日,科普基地協助蘇州市航空航天學會在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智匯港開展了“小火箭”航天冬令營活動,活動共有20余名中小學生及其家長參加。冬令營活動期間,科普基地成員為同學們帶來了精彩的航天科普講座,指導同學們制作完成模型探空火箭并進行發射試飛。

2.制作高難度的固液混合探空火箭并開展靶場教育

2024年5月27日,基地科普團隊星辰探空火箭與空間技術科學苑自主設計制作的固液混合探空火箭在西北某靶場進行了飛行試驗,火箭成功發射并回收,取得了箭載視頻與飛行數據。箭載航電設備儲存數據顯示,火箭飛行高度為1530.39米。

3.研制碳纖維復合材料殼體超輕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

2024年7月,科普團隊動力組研制了以碳纖維復合材料為殼體的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并進行了試車。試驗數據顯示發動機平均推力100.55N,比沖1989.68Ns/kg,基本符合設計要求。

4.研制小型液體火箭發動機并開展測試工作

2024年,科普團隊動力組研制了小型液體火箭發動機,該發動機以煤油為燃料,氧化亞氮為氧化劑,設計推力300~400N,總沖1000Ns。動力組于9月開展了冷流試驗并取得初步成功,于10月開展了第一次點火試驗,但由于多種原因點火未能成功,后續將繼續改進。

5.科普團隊會員參加中國大學生飛行器設計創新大賽和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并獲佳績

科普團隊競賽組于2024年8月4日-7日在四川成都舉行的中國大學生飛行器設計創新大賽西部賽區分站賽中獲得省級一等獎、三等獎各一項并晉級決賽;于2024年9月26日-30日在河北定州舉行的中國大學生飛行器設計創新大賽決賽中獲得國家級三等獎一項;2024年10月9日-19日,在四川巴中舉行的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CADC)總決賽中,斬獲國家一等獎三項、國家二等獎一項,所有參賽機組均獲得獎項。團隊成員在“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項目中再次斬獲團體冠軍,兩個機組分別獲得單項亞、季軍;在“多級模型火箭發射與載荷回收”項目中,也取得團體第四名的佳績。

本次參賽隊員主要為西北工業大學2022和2023級本科生,均從科普團隊正式會員中選拔而來。在進入項目組之前,隊員們都通過了初級培訓,出色完成了小型探空火箭制作實踐,經過層層測試與考察后,最終成為競賽組成員。在比賽結束后,隊員們將繼續參加基地更高層次的科普活動。

6.參加支持聯合國附屬空間科技教育亞太區域中心成立十周年大會成果展覽

科普團隊于2024年11月27至28日參加了支持聯合國附屬空間科技教育亞太區域中心成立十周年大會成果展覽。團隊成員展出了固液混合探空火箭、復合材料水火箭、多級固體火箭等實物。展出期間國家航天局以及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負責領導在團隊展位前駐足觀看并詢問相關情況。

7.“飛天探星”實踐團助力鄉村振興之旅

為助力鄉村學子了解航天文化,普及航天知識,同時響應思政教育發揮實踐育人重要作用的號召,做好廣大航天學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內容,航天學院組織學生成立“飛天探星”實踐團赴貴州開展實踐教育文化科普活動。

實踐團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中國天眼科普基地進行參觀學習,了解到科研前輩在建設偉大功績前從無到有所經歷的種種艱難挑戰,充分認識到我國科技發展和技術突破需要每一代科學匠人孜孜不倦的學習和執著的探索追求。為了偉大的航天精神不斷傳承下去,激發更多青少年對航空航天的熱愛,實踐團在平塘縣金盆街道苗二河片區綜合文化站為當地兒童開展了一場精彩的航天科普活動,從宇宙星辰如何誕生、行星如何運行,到火箭如何發射、空間站如何建立,一點點向孩子們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種下一顆探索未知的好奇種子,期待未來他們會親自打開太空之門感受浩瀚宇宙的神奇之處。

8.科普潤童心,點燃航天夢

2024年11月29日航天科普團隊走進西工大幼兒園,點燃小朋友們的航天夢,開展趣味科普活動。活動首先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將空間站、星系和火箭等航天知識引出,設置趣味問答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引起大家對航天世界的無限遐想,再通過動手做的方式,讓小朋友們親身感受小火箭是如何制作的。在科普隊員的幫助指導下小朋友們順利完成了屬于自己的水火箭,從實踐中切實體會到航天工作的樂趣,從小培養其航天興趣,樹立創新意識和實踐精神。

9.“點亮童星”實踐隊面向西安市兒童福利院開展航天科普教育活動

為做到全員科普,深化航天科普服務理念,基地科普隊員及學院領導成立 “點亮童星”實踐隊,于2024年8月18日至20日面向西安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開展航天科普教育活動,共37人。

市兒童福利院22名師生應邀前往西工大長安校區軍工素質教育實踐中心,參觀轟炸機、直升機、殲擊機等飛機原型,實踐隊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孩子們講解飛機機型、部件功能等,解答大家提出的疑問,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航空航天知識,點燃探索熱情。20日實踐隊赴市兒童福利院走訪調研,了解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及學習情況,并與福利院領導就長效科普幫扶方案進行細化討論,強調兒童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實踐隊領隊老師代表航天學院團委,向市兒童福利院進行了社會實踐基地掛牌儀式,為后續科普服務團隊長期面向特殊兒童群體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奠定基礎。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全國科普日舉辦的主題科普活動情況:活動數量1個;參與人數10人。

俱樂部全國科普日航天主題教育活動于2024年9月20日舉辦,參與人員主要為科普團隊成員,以航天偉人故事為切入點弘揚航天精神,普及鞏固航天科技知識,加強科普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其他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的主題科普活動情況:

1.“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之航天知識趣味競答

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基地成員舉辦中國航天科技知識競賽活動,通過競賽搶答模式回顧中國航天科技發展歷程,感受國家航天事業崛起的來之不易,樹立航天報國的偉大志愿。

2.“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之太空創想集市活動

2024年4月27日科普團隊及志愿者組織開展太空創想集市活動,設計各色小游戲吸引眾多學生前來參與,從游戲中了解航天知識,寓教于樂,展示獨屬于航天的文化魅力。

3. “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之固體火箭放飛大賽

4月28日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的操場上空,一枚枚火箭發射成功,劃出優美弧線,本次固體火箭放飛大賽共有43支隊伍參賽,參賽人員約200人,科普隊員為參賽隊伍提供了理論支持和賽前指導,每隊火箭都各具特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體現出學生的個人特色和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4.“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之“飛天杯”未來航天器創新設計與應用大賽

4月28日“飛天杯”未來航天器創新設計與應用大賽圓滿落幕,此次大賽進入最后總決賽的有29個團隊,科普團隊老師以及學生成員榮列其中,并取得優異成績。在最后的角逐中,大家都展示出非凡的創意與才華,參賽作品新穎獨特,通過精彩的演講將其作品特點全方位展示給評委老師和現場觀眾,體現出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為未來航天器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自主運營的新媒體平臺情況:

微信公眾號:

B站賬號名稱:星辰探空;UID:404670498

——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數量和總閱讀量。

星辰探空微信公眾號:年度推文發布量11篇,閱讀量共4862人次;

B站賬號:24年發布視頻量:1個,觀看量:5243人次。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2024年度開展各類活動共18場,動員各科普團隊成員以及招募志愿者參與活動,服務人數累計可達約520人次,活動效果顯著,科普團隊影響力不斷擴大,并在2025年年初收到來自深空探測實驗室的感謝信,充分體現出基地科普工作已得到高度認可,同時也是對未來工作的一大激勵。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本年度科普工作經費投入總額62萬元,用于設備采購54萬元,所購置的“高性能分布式設計平臺設備”可進行飛行器在線交互設計,多人協作完成,提高工作效率,拔高了科普工作的專業度;用于小火箭制作材料、科普活動宣傳用品、外埠差旅費等約8萬元,合計花費62萬元。

科普團隊常駐工作人員數量52人。

二、特色工作

——特色科普品牌名稱:探空火箭國際暑期學校

“探空火箭國際暑期學校”是由航天學院和陜西省航空學會主辦,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承辦的特色科普品牌活動。該暑期學校已連續創辦9年,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以英語為工作語言,進行團隊火箭制作,同時邀請國內外航天專家參與暑期學校教學,是基地開展的高層次專業性航天科普教育工作,受到國內外廣大師生的喜愛與支持。

三、問題不足

2024年度科普基地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覆蓋了由小學到大學各年齡段的學生,普及航天科技知識宣揚航天精神,擴大了科普基地的影響力,同時以特色小火箭制作增強了基地活動的吸引力,完成了既定目標。不過在實踐當中也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一方面是趣味類科普活動的短缺,能否繼續開設特色科普活動,增加新鮮感,面對低年齡段學生增強吸引力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是科普人員專業方向不夠多元化,除去航空航天專業還應多吸納其他專業,比如善于動畫制作、3D建模等方向的人員,或與其他科普團隊相互借力,將科普形式多樣化,共同推進科普工作的開展。

四、工作建議

可組織開展科普教育基地間的交流會,加強各基地之間的交流互動,分享工作經驗,互通有無。

附件:基地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基地簡介

航天學院“國家級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獲批于2021年,基地依托航天飛行動力學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燃燒、熱結構與內流場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4個國家級與省部級實驗室和航天學院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擁有一支由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和行業總師領銜,以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為骨干力量的科普服務隊伍。科普基地建有科研成果和科普展示區、航天知識大講堂、飛行模擬器、火箭設計與制作場地,定期組織社會航天科普活動、國際暑期學校和國際中小學教師科普培訓,為中小學生、大學生以及社會人士提供全面的航天科普服務。基地擁有2支常態化工作的專業科普隊伍,分別為成立于2003年的“航天科普志愿者服務隊” 和“星辰探空火箭與空間技術俱樂部”。科普范圍從西工大周邊逐漸拓展到了西安市、咸陽市、寶雞市和陜西周邊省份,曾連續三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榮獲陜西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優秀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稱號。

基地專業服務于大學生的特色品牌活動為“探空火箭國際暑期學校”。主要面向國內外本科生、研究生,為熱愛航天事業的各位學生提供深入學習交流的平臺。暑期學校分為講座與實踐兩部分。講座部分包括:國內外航天前沿系列講座、探空火箭設計系列講座、加工操作及安全規范系列講座等;實踐部分,以小組為單位,將中外學員混合分為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空火箭設計、加工、總裝、測試、發射等任務。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能夠讓學員將所學知識內化,充分應用于實際工作當中,同時發現自身理論體系的薄弱之處,及時查漏補缺,同時對于學員的團隊交流、語言溝通、邏輯思維、動手制作等能力有顯著的提升作用。

基地開放時間:

上午:09:00-11:00;

下午:14:00-17:00

(法定節假日除外)

來源: 科普655eae9a8fa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