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斌,心中充滿陽光,無懼道阻且長

采訪李惠先生期間,常聽先生提起一個名字——禹斌。每每提及,先生不禁嘴角上揚,滿目欣慰。經溝通,禹斌教授欣然接受采訪。至此,我們有幸了解到了這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構造疊加暈開創者、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客座教授。

翌日,風和日麗,晴空萬里。辦公室,書櫥中各類書籍整整齊齊,辦工桌前技術資料井然有序,窗臺上標本、綠植井井有條。聊起既往歷程,這位工作近40載,身材挺拔、臉龐黝黑、衣著樸素、爽朗隨和、目光堅毅的實干家,那種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求真務實,認真靠實,頂真落實的賡續追求,不經讓人感味到:心中充滿陽光,無懼道阻且長。

海闊心無界,山高我為峰。

禹斌生于湖南的鄉村,生活清貧。早早懂事的他,為減輕父母重擔,總是盡其所能做些家務。盡管生活、學習環境艱苦卓絕,但也磨滅不了其銳意進取之心,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報考前夕,禹斌犯了難。“那會我估完分,分數還不錯。”禹斌笑著說道。“那會我一直想報軍校,當兵是我一直的夢想。但看村里有搞地質的,全國各地都跑,感覺地質也不錯。看了一下學校,長春地質學院,重點大學。最后想了想就決定第一志愿去長春地質學院!”禹斌回憶道。從此,開啟了教授近40余載地質生涯。

大學期間,野外實習常常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食不果腹。他卻淡然說道:“那會走個十幾二十里是常事兒,不覺得累!”畢業分配工作期間,禹斌把回鄉工作的機會讓給更需要的同學,自己選擇背井離鄉。談及此事,他豁然說到:“那會我也想回家,但是他們更需要,就讓給他們了。現在看,我在物勘院多好啊!”

剛參加工作,禹斌躊躇滿志。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正式成為一名地質人了。我將要去征服高山、征服戈壁、征服一個又一個難題,將我的足跡踏遍祖國的大好河山!海闊心無界,山高我為峰!”

多年工作,禹斌已兌現當初的諾言。提及其背后辛酸,禹斌總是說:“這有啥辛苦,不辛苦。”負重幾十斤的樣品和裝備,硬是靠著兩條腿翻山越嶺是常態;未知的陡崖、絕壁、密林更是險象環生;夙興昧旦,戴月披星也不鮮見。這些苦對于禹斌來說卻不是苦,而是“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的胸襟氣魄,夯實了他前進的道路,造就了其過硬的素質,實現了“海闊心無界,山高我為峰”人生誓言。

不經寒徹骨,怎得梅花香。

九十年代地質行業寒冬,大部分地質單位被迫轉型。由于單位需要,禹斌開始從事管線探測、漏水調查工作。畢業于巖化系的禹斌,對上述工作十分陌生。憑著一股子鉆勁兒,以及大膽探索,硬是開拓了全國第一個地下管線探測隊伍,完成了轉型。當時沒有工作方法,沒有標準制度。禹斌與同事們一點點摸索,記錄平時的工作方法與工作標準,終擬定出管線探測的第一份操作手冊,引得全國地勘單位爭相學習。進行漏水調查工作期間,因為深夜周遭環境靜謐,容易聽見漏水聲,開展工作時,還被誤認為是小偷帶到派出所盤問。之后加入李惠先生團隊從事化探工作,在較為熟悉的領域,禹斌如魚得水。期間他悉心鉆研化探專業技術,任勞任怨,工作起來更是廢寢忘食。節假日,為趕項目工期,大都在野外度過。下井采樣時一如既往嚴格標準,絕不馬虎;分析數據時一以貫之擔當負責,決不應付;提交成果時一絲不茍認真較真,決不取巧。同年來單位上班的同學大都當了領導,而他一直在自己的化探專業技術領域默默耕耘。提及此事,禹斌豁達的說到:“這都是身外之物,我是搞技術的,首先得把技術搞好,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鐵肩承重擔,妙手著文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禹斌作為主要技術人員參加的構造疊加暈盲礦預測新方法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獲得了巨大的找礦成果。運用該方法已探獲金金屬量300余噸,銅金屬量超19噸,銀金屬量120余噸,發現鉬礦一處,總體價值超1000億元。構造疊加暈方法獲得中國黃金協會及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二等獎2項,特等獎1項,被中國地質學會評為2008年度中國地質科技十大成果。科研團隊榮獲 "八五"、"十五"、"十一五"期間"全國黃金科技先進集體",2011年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先進集體》。

禹斌本人擔任全國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第8屆委員、第9屆副主任,冶金地質學會勘查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客座教授。被授予2006-2008"全國黃金行業科技先進工作者"、"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十一五優秀科技工作者"、"十一五"期間"全國黃金行業科技標兵"、中國冶金地質總局2013年度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一直從事化探新方法新技術研究。完成科研項目近70余項,已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2項、二等獎2項。合作出版專著六余部,在地質找礦類多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五十余篇。

采訪李惠先生期間,先生說:“以后禹斌帶著他們干,我放心!”隨著李惠先生年事已高,單位化探領域的發展創新重擔壓在禹斌的肩上。不辱使命,用于擔當,結合實際,講求創新。提及未來化探如何發展時,禹斌提出,現在大數據、3D、VR、AI技術發展迅速,接下來把新技術融合到構造疊加暈找礦方法中。不僅提升找礦的準確性,更要跟精確預估儲量,為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做出貢獻!

每每提及禹斌的嘉獎榮譽時,禹斌謙虛的說:“我不過剛剛摸到化探宮殿的門檻而已,往后的路,還長著呢。” 40余載耕耘,鑄就其知行合一的扎實學風,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采訪結束,禹斌語重心長的說:“先做人,在做事。做好人自然能做好事,這樣單位就好了,國家也就好了。”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心向陽光,自在遠方。

來源: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礦產資源研究院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