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熱搜出現“每年體檢的36歲男子被查出胰腺癌晚期”的話題。該男子常運動且每年體檢,因皮膚和眼球發黃、食欲不振就醫,卻被確診胰腺癌晚期,結果令人詫異。話題引發網友廣泛關注,“胰腺癌”對多數人來說陌生且令人懼怕。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普通外科主任蒲群旺介紹,胰腺癌源于胰腺導管上皮及腺泡細胞的惡性腫瘤,有“癌中之王”之稱。其惡性程度高、起病隱匿、早期診斷難、進展快、生存時間短,發病率與死亡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居前十。

一、胰腺癌具有哪四大征兆?

1、腹部不適

胰腺位于腹腔,被其他器官環繞,其內外分泌功能影響人體血糖與消化。患胰腺癌時,可能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腰背酸痛等消化癥狀,易被誤認成腸胃或膽囊疾病。

2、黃疸

胰腺癌致膽道出口梗阻,膽汁在體內積聚,出現皮膚、鞏膜發黃,尿色深如茶色、大便陶土樣、皮膚瘙癢等癥狀,是胰頭癌主要表現。

3、消瘦乏力胰腺癌發展迅速,腫瘤消耗大量能量,加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80 - 90%患者早期有消瘦乏力癥狀。

4、疼痛

隨病情進展,腫瘤增大侵犯腹腔神經叢,引發持續性腰痛和腹痛。

二、胰腺癌高危人群有哪些?

1、遺傳因素

家族中有胰腺癌病史或攜帶易感基因者,屬高危人群。

2、新發糖尿病

過去兩年內首次確診糖尿病,是胰腺癌警示信號。

3、慢性胰腺炎

長期患慢性胰腺炎,會增加患癌風險。

4、胰腺囊性腫瘤

部分胰腺囊腫可能癌變。

此外,吸煙、過度飲酒、肥胖、高脂高蛋白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也與胰腺癌風險增加有關,有這些習慣者需提高警覺。

三、胰腺癌如何早期診斷?

為了解自身健康,建議定期針對性體檢。有高危因素者,可檢測血液腫瘤標志物 CA19 - 9 是否升高,進行上腹部常規核磁共振或 CT 掃描,以便初步判斷胰腺狀況。早期發現異常并盡早就醫,可提高患癌存活率。

四、胰腺癌治療方法與預后

胰腺癌治療手段有手術、化療、放療、中醫支持治療等。

1、手術切除

是首選,早期術后生存率顯著提高,術式包括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體尾切除術等,術后可能需要放療或化療輔助。

2、化療

重要輔助手段,常用吉西他濱、氟尿嘧啶等藥物控制癌細胞生長擴散,延長生存期。

3、放療

利用放射線局部消滅癌細胞,常與化療結合,可縮小腫瘤、緩解疼痛。

專家提醒

**蒲群旺主任提醒:**胰腺癌惡性程度極高,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保持規律的飲食和作息,避免過度肥胖。有胰腺癌家族史、慢性胰腺炎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要定期進行體檢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如果身體出現上述可疑癥狀,不要掉以輕心,應及時就醫,以便盡早明確病因,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普外科 田娟 唐羅曼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Wx)

來源: 湖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