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后,不一會兒就昏昏欲睡。特別是午飯后,這種感覺更加強烈,你有過這種情況嗎?其實,這是一種“暈碳”的表現。

**暈碳,**用以描述人們在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之后,身體出現的短暫性困倦、乏力、甚至頭暈的現象,這也被稱為“餐后嗜睡”或“食困”。那么,“暈碳”有科學依據嗎?這種身體反應是正常的嗎?

“暈碳”本質上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是我們體內多種生理過程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主要原因在于飯后血糖升高引起的激素水平波動。

但頻繁的餐后嗜睡可能暗示著我們的飲食結構不合理,或者存在潛在的健康問題。因此,我們應該適度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科學緩解“暈碳”,可以試試這樣做:

控制碳水攝入

優選低GI食物(即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如全麥面包、糙米、燕麥等粗糧,以及豆類、薯類作為主食,它們能緩慢釋放能量,穩定血糖;增加膳食纖維,多吃綠葉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于延緩胃排空,控制血糖上升速度;均衡蛋白質,適量攝入魚肉、禽肉、蛋、奶等優質蛋白質,不僅有助于維持飽腹感,還能平衡營養攝入。

調整進食順序

吃飯時按照先吃蔬菜(膳食纖維),再吃魚肉蛋奶(蛋白質與脂肪),最后吃主食(碳水)的順序,對我們的餐后血糖更有好處,也不容易長胖。

飯后適當運動

飯后散步10分鐘,就能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讓人更有活力,還有益于血液循環,加快消化過程,緩解飯后困倦。

注:圖片源自網絡,僅作為科普素材,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來源: 科普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