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洞庭湖,猶如湖南的一顆璀璨明珠,湖面遼闊無垠,濕地生態多樣。這片廣袤的湖面與豐富的濕地資源,為各類候鳥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棲息地與覓食天堂。洞庭湖不僅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更是它們心中無可替代的樂園。每年,數以萬計的候鳥從遙遠的北方翩然而至,它們在此棲息繁衍,為洞庭湖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機。這些候鳥不僅是天空中遷徙的使者,更是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靈魂。當它們在湖面上翱翔時,陽光灑在羽翼之上,閃耀著五彩斑斕的光芒,宛如一幅動人心魄的絢麗畫卷。洞庭湖的生態多樣性令人嘆為觀止。從輕盈靈動的紅嘴鷗、純潔高雅的白鷺,到優雅神秘的黑天鵝、高挑挺拔的灰鶴,各種候鳥在此歡聚一堂,共同編織出一幅物種豐富的生態美景。它們在湖畔悠然自得,于濕地草叢間自由穿梭,鳴叫聲與翅膀的拍打聲交織在一起,宛如演奏著一曲悠揚動人的自然交響樂,令人沉醉其中。
小美洲黑雁(圖片來自網絡)
小美洲黑雁是一種分布于北美的鴨科黑雁屬的黑色大雁,體長76厘米,翼展109-119厘米,體重950-3000克。頭頸很長,黑色,有大塊白色橫斑領帶。背部有不同深淺的棕灰色羽毛,腹部和臀部通常呈乳白色或白色。尾短,黑色,尾上覆羽白色。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腿黑色,尾巴黑色。外型有較大面積的黑色羽毛,可與其它灰色的雁屬物種區分。該物種的英文名字“ cackling goose”,這是因為它們會發出響亮或刺耳的鳴叫聲。
小美洲黑雁喜歡生活在內陸湖泊、河流、沼澤、沿海鹽沼、潮汐灣、灘涂、咸淡水瀉湖、牧場和耕地中,靠近水體的城鎮和郊區的草地上。在遷徙期間和越冬時,小美洲黑雁具有群居行為。此時,個體和家庭會與加拿大黑雁混群,形成相當大的族群。隨著繁殖季節的臨近,這些黑雁就不太聚集在一起了,成對的小美洲黑雁離開族群去尋找筑巢地點。主要以植物為食,包括草、蘆葦和漿果,進入農田,吃小麥和大麥,也吃昆蟲、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該物種分布廣泛,在加拿大和美國阿拉斯加的苔原上繁殖,并在包括墨西哥的北美南部越冬。
【形態特征】
小美洲黑雁體長76厘米,翼展109-119厘米,體重量950-3000克。頭頸很長,黑色,經過下頦從一只耳朵到另一只耳朵具明顯的大塊白色橫斑領帶。背部有不同深淺的棕灰色羽毛,腹部和臀部通常呈乳白色或白色。尾短,黑色,尾上覆羽白色。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腿黑色,尾巴黑色,與被寬闊的白色橫帶覆蓋的臀部形成強烈反差。
【棲息環境】
小美洲黑雁經常隨季節而變化。在冬季和遷徙期間,喜歡內陸湖泊、河流和沼澤。在沿海地區,在鹽沼、潮汐灣、灘涂、咸淡水瀉湖,牧場和耕地中都有。此時,還可以在總是靠近水位的城鎮和郊區的草地上觀察到它們。在繁殖季節,主要在苔原中發現,幾乎總是在水位附近。定居在草地、蘆葦叢中或有小樹和灌木叢的地方,能夠為它們提供漿果和植物以供食物和筑巢。
【生活習性】
遷徙
小美洲黑雁是長途移民。為了到達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墨西哥灣和墨西哥的越冬地,它們在到達距離筑巢地上找到一條相當直接的飛行捷徑。秋季向南部的遷移發生在8月底,并且通常沒有停止或中斷。春季的返鄉遷移始于1月底,其標志是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可以在途中許多地方停下來進食和補充能量。遷徙族群由家庭和孤立的個體組成。根據亞種的不同,群體的大小也不同。飛行時,會采用“V”字形梯隊,通常停留在300-1000米之間的低海拔位置。飛行通常在黃昏開始,并持續幾個小時不間斷。平均行駛速度為每小時50千米。
行為
在遷徙期間和越冬時,小美洲黑雁具有群居行為。此時,個體和家庭會與加拿大黑雁混群,形成相當大的族群。隨著繁殖季節的臨近,這些黑雁就不太聚集在一起了,成對的小美洲黑雁離開族群去尋找筑巢地點。
食性
在夏季,在苔原上,小美洲黑雁主要以植物為食,包括草、蘆葦和漿果。在遷徙之前,它們會略微改變食譜,選擇大量的蘆葦種子,以獲取更多的卡路里并形成一層脂肪,這將使它們能夠承受旅途中的巨大壓力。喂食水時,小美洲黑雁將其頭和頸浸入水中以達到所需的植物。在冬季,它們會進入農田,在那里消費冬小麥和大麥。也吃昆蟲,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
來源: 岳陽市科技館李昶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