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綠博園自開園以來,始終保持“團結拼搏、務實創新、擔當奉獻”的綠博精神,堅持科學規劃、整合資源、突出特色、樹立品牌的管理理念,不斷完善配套設施,開展特色活動、提高服務水平,構建服務體系,拓寬發展思路,全面帶動鄭州綠博園科普研學工作。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為促進綠博園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園區資源優勢,強化綠博園植物種質資源收集、新品種選育、珍稀植物繁育、病蟲害防治等科研功能;加強綠博園的科普教育功能,提升自然教育配套服務質量,完善自然教育課程研發體系,豐富自然教育課程內容,拓展綠博園自然教育市場,開展形式多樣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打造國家級自然教育基地(營地),鄭州綠博園成立了“科研科普部”和“自然教育中心”兩個部門,負責鄭州綠博園科研工作和自然教育工作,并將科普研學工作列入園區年度工作計劃。為強化管理機制,加強對科普研學工作的指導和協調,結合園區實際,特制定教務工作制度、教學組工作制度、課程開發工作制度、財務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業績考核制度、科普教育安全管理機制與應急預案等多項科普研學工作管理制度,提高科普研學工作管理水平。

(二)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鄭州綠博園共開放365天,接待游客167萬人次,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館、動物園、箜篌灣等室內外科普研學場所29處,總面積81059平方米。

(三)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1.在基地開展科普研學活動情況

園區根據公眾和社會的科普需求,圍繞“讓文化自然傳承、讓教育自然發生”的理念,設計研發新課程34門,舉辦周末課堂和節假日研學旅行課程共28期,涵蓋春節龍年課程系列主題課程《龍行龘龘,墨韻風華》、春季自然美育課程《漫天飛花“箏”春色》《花韻傳情·簪花會》、自然手創系列主題課程《古法今用,匠心傳承》《“榴”住美好,“串”夢未來》《探索水的世界,揭秘生態寶藏》《玩樹枝創意,享自然之美》、節假日系列課程《這是一封來自“月宮”的邀請函》《重溫歷史,紅色傳承》和節氣課堂《向陽花開,努力生長,赴一場與向日葵的約定吧!》《找尋秋分敘語,品味煙火詩意》等多種綜合實踐課程。2024年,園區開展活動共37期,接待學生團隊共計5萬余人,其中周末精品課堂和節假日研學旅行課程人數185人,研學團隊1.1萬人,學生春秋游團隊4.1萬人。接待鄭州、開封、新鄉、安陽、周口等省內旅行社研學團隊及研學機構260余家,接待省內中小學研學單位近百家;接待山東、山西、湖北等省外旅行社研學團隊及研學機構13家。全年活動內容豐富,具有科普性、科學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營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圍,使科普研學工作真正達到全民參與和全民受益的目的,園區現已成為省內外和周邊地市一張閃亮的生態科普研學旅行名片。





2.開展進社區、進校園科普研學活動情況

為大力推進自然科普教育工作,樹立生態文明理念,2024年9月26日,鄭州綠博園組織開展了1期以“科普進校園——走進土山店希望小學”為主題的科普研學活動,為同學們送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生動有趣的自然科普課,活動共有200人參加。

(四)舉辦主題科普活動情況

1.全國科普日主題科普活動開展情況

為落實《中國科協等21部門關于舉辦202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河南省林業局關于組織開展全國科普日活動的通知》等有關要求,鄭州綠博園結合園區實際,積極組織開展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在全社會形成愛科學、學科學和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2024年,園區共開展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10期,包括“探索植物智慧,傳承國學文化”、“研學旅游與導游服務規范培訓”、“探索葉子的奇妙世界,提取生命的綠色密碼”等,活動共有340人參加。

2.林草科技活動周開展情況

為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鄭州綠博園根據《科技部 中央宣傳部 中國科協關于舉辦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通知》(國科發才〔2024〕31號)及《河南省林業局關于組織開展2024年林草科技活動周的通知》(豫林科字〔2024〕30號)文件要求,結合園區實際,舉辦了2024年林草科技活動周,持續推動河南林業科技創新成果,展示鄭州市林業科技成效。2024年,園區共開展林草科技活動周3期,包含“探索植物奧秘,趣享自然樂趣”、“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暢享龍舟,歡樂六一——親子龍舟體驗”3個活動主題,活動共有800人參加。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園區通過微信公眾號、官網、抖音、微信視頻號、科普中國科普號等科普宣傳途徑,發布特色植物、科普活動、節慶活動、開放信息、科普資源等,著力打通科普傳播的“最后1米”,提升科學傳播能力和水平。2024年,園區微信公眾平臺共發布各類文章338篇,瀏覽總量達200萬次,目前粉絲已超過64萬;官網同步更新微信公眾平臺內容;抖音共更新視頻279個,瀏覽總量達1100萬次,粉絲2.2萬;快手共更新視頻86個,瀏覽總量達8.6萬次;小紅書共更新視頻96個,瀏覽總量達13萬次;微信視頻號共更新視頻86個,瀏覽總量達21萬次。園區利用豐富多樣的傳播途徑,堅持科普信息化建設常態化,提升園區科普宣傳水平。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全社會支持科技事業、愛護科技人才的氛圍,鄭州綠博園積極組織開展科技工作者日宣傳活動,以實際行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增強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豪感、獲得感、認同感,積極營造濃厚節日氛圍。活動期間,園區利用北門中心廣場大屏和老家味道大屏,每天循環播放科技工作者日宣傳片及宣傳海報等,積極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經統計,本年度科技工作者日宣傳活動,累計受益約為22360人次。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1.科普工作經費情況

為強化鄭州綠博園的科普教育功能,規范科普研學工作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園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的財務管理制度,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園區科普設施建設、科普活動開展、研學課程開發、科研項目實施、植物引種馴化、園林景觀提升、科普宣傳推廣等提供保障,助力園區科普研學事業高質量發展。

2.科普人員情況

近年來,鄭州綠博園不斷引入高質量人才。目前,擁有正高級職稱2人,副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6人;研究生學歷8人;專職科普人員30余人,兼職科普人員50余人,為園區科普課程開發、科普研學活動開展、科普宣傳、植物引種馴化、植物栽培養護、植物保護研究及生態景觀配置等方面提供保障。

二、特色工作

(一)建成丁香屬種質資源收集圃

丁香屬種質資源收集圃是河南省林業局批準建設的省級林業草原林木種質資源建設項目,項目通過申報書的編寫、提交與審批,根據河南省林業局要求,積極協調開展項目建設工作。2024年11月,項目組完成所有建設任務并通過驗收。截止目前,項目圃地已收集保存丁香屬種質資源50余份2000多株,不僅為科研、生產和育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資源,也為園區的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學習實踐基地。

(二)建成夏蠟梅屬種質資源收集圃

夏蠟梅屬種質資源收集圃是鄭州市林木種質資源建設項目,項目通過申報書的編寫與提交,經上級部門批準,積極組織開展項目建設工作。2024年初,項目建設任務全部順利完成并通過驗收。截止目前,項目圃地已收集保存夏蠟梅屬種質資源6份200余株,現已成為集展示、試驗、互動于一體的科普研學場所。

(三)出版科普書籍

自開園以來,鄭州綠博園一直秉持工匠精神,致力于園區園林養護與提升工作。通過十幾年不懈努力,積累了豐富的園林養護管理實踐經驗。為了將這寶貴的實踐經驗傳承下去,鄭州綠博園特組織編寫《景區園林養護管理技術》一書。本書具有創新性、適用性及實用可操作性,內容豐富扎實,語言簡練易懂,是中原地區廣大園林愛好者的實用教材,也非常適合基層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在開展技術指導時參考,在提高園林養護管理工作效率、增強美化園林景觀效果、提升園林藝術價值及生態效能等方面均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三、問題不足

鄭州綠博園雖然在科普研學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與不足。一是部分工作人員對科普工作的認識不足,缺乏積極性和參與度。二是科普研學宣傳推廣傳播方式不夠豐富,有待進一步拓展開發。三是科普研學活動形式單一不夠豐富,部分科普研學活動缺乏實踐性。

四、工作建議

(一)以特色工作為亮點突出科普資源優勢

在積極開展科普研學工作的同時,注重拓展宣傳形式,探索緊跟時代、符合社會趨勢的科普研學新方法,使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成為社會化的生活潮流,使廣大人民群眾更愿意接受科普知識,積極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生活化、趣味性和系統化的科普內容。

(二)儲備科普人才,充實研學團隊

人才是研學機構的重要資源之一,高品質人才決定了研學課程的開發水平和研學活動的落地效果,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環節,高起點、高標準、高投入推進科普隊伍建設,全力打造一支與發展目標相適應的高水平科普研學隊伍,為科普事業發展夯實中堅力量。

(三)加強合作交流

建立定期合作交流機制,高質量提升科普研學實踐方式,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科學教育資源的轉化應用。加強對科普基地旅游元素、服務等方面的深化拓展,將科普基地打造成為學生喜愛的“第二課堂”,最大程度的發揮科普基地的社會效應和生態效應。

來源: 鄭州綠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