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以下簡稱長科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與管理辦法》有關要求,大力推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加強水利科普活動組織力度,著力提升水利科普能力,取得了明顯工作成效。

一年來,長科院積極組織舉辦“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系列科普宣傳活動,突出長江特色,推動實施水利科普進鄉村、進校園、進社區,舉辦“知水護水 筑夢同行”科普親子活動等水利科技與水文化主題科普活動,面向社會公眾及青少年開放長江防洪模型等科普場所,出版或發布《問源》、《探秘長江之源 守護生命之水》、《探索與發現—長江源魚類越冬場形成機制(二)》等圖文、書籍、微視頻科普作品。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

長科院副院長、“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丁秀麗負責指導和管理全院科普工作,科技交流與國際合作處作為長科院科普工作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統籌、組織、協調全院科普工作,負責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日常管理工作。科普工作列入了長科院2024年度工作計劃。

積極推進科普工作制度建設,編寫《長江科學院關于促進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強科普工作組織保障,研究提出科普活動、科普作品創作鼓勵及激勵機制。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

2024年,長科院持續推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與科普資源共享,面向社會公眾及青少年開放長江防洪模型等科普場所,全年對外開放45天,共接待48批次800余人調研和參觀學習,涵蓋黨政干部、在校大學生、公眾及青少年等不同群體。

科普場所包括長江科學院展廳、長江防洪模型、長江文化廣場、水情科普長廊和長江水利史長廊等非場館類場地,共計87863平方米。

(三)本年度科普活動開展情況

2024年,長科院積極提升水利科普供給能力,全年舉辦水利科技與水文化主題科普活動15項,其中國際科普傳播交流活動1項,全年科普活動參與人數近1500人次。

依托基地場所開展“知水,愛水、節水、護水”科普研學活動、“知水護水 筑夢同行”科普親子活動、節水科普宣講及資料發放等活動共9項,逾500人次參加活動。

推動實施水利科普進鄉村、進校園、進社區,科技專家赴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九畹溪鎮石柱村開展“節水進鄉村”主題宣傳活動,大力開展科普助力“雙減”工作,開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宣講活動及水利科普講座,與武漢市百步亭社區開展科普結對共建,推動科普資源下沉社區一線,全年開展活動6項,近1000人參加活動。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2024年,長科院積極組織舉辦“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系列科普宣傳活動,立足長江特色,普及水利科技與水文化知識。

2024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期間,長科院組織開展了4項水利特色科普活動:主要包括水利科普進校園、線上線下節水主題宣傳、“節水進鄉村”主題宣傳和“知水,愛水、節水、護水”科普研學等活動,開放了以長江防洪模型為主體的沌口科研基地,舉辦了水利科技及節水知識專題科普講座,制作發布了水利血防科普微視頻,向青少年、鄉村居民、社會公眾宣傳了水利科學及水文化知識,總計吸引了800多人參加線上線下活動。

2024年“全國科技周”期間,長江科學院組織開展了3項水利特色科普活動:主要包括1項科研成果參加2024年湖北省科技活動周主題展覽、1期“知水護水 筑夢同行”科普親子活動、1次與百步亭社區科普共建等重要活動,展示了長科院在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中發揮的科技支撐作用,開放了我院以長江防洪模型為主體的沌口科研基地,向青少年兒童及我院職工宣傳了水利科普知識,開展社區科普共建并舉辦了節水科普講座,面向社會公眾普及了水利科技知識,總計吸引了逾200多人參加線下活動。

2024年“全國科普日”期間,長科院通過多平臺共建,集合長江科學院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長江技術經濟學會全國性學術社團組織、百步亭社區基層一線三個平臺各自優勢,積極推進科普活動共建,資源共享,開展“探秘長江之源 守護生命之水”專題科普圖文宣傳、“薪火相傳 共護長江安瀾”科普共建等活動2項,面向社會公眾、社區居民、中小學生普及長江源區生態環境、堤防險情等相關知識,來自百步亭社區的居民、武漢市漢鐵初級中學“薪火相傳”鐵肩志愿服務隊的近60人參加活動,科普圖文宣傳閱讀量逾1.6萬人次,反響熱烈。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在“江城科普一張圖”小程序公布預約開放信息(詳見微信“江城科普一張圖”小程序——教育科研與重大工程類)。

2024年,在長科院微信公眾號發布宣傳圖文、視頻等形式科普宣傳推文7篇,總閱讀量逾2000人次。“探秘長江之源 守護生命之水”專題科普圖文宣傳還在長江技術經濟學會微信公眾號、人民號及澎湃號等新媒體平臺上發布,“知水護水 筑夢同行”科普親子活動、“薪火相傳 共護長江安瀾”科普共建活動等受到人民日報、中國水利報、學習強國、武漢科技報等主流媒體及平臺關注與轉載。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

積極發揮長科院水利科技人才資源優勢,組織開展科學家講座等活動,鼓勵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作品創作,支持科技工作者參加科普講解大賽,全年參加科普服務的科技工作者共計55人。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

全年科普工作經費46.2萬元,參與科普工作70人,其中科技工作者55人。

)科普作品發布情況

長科院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科普化,2024年依托院科研及科學考察成果,出版或發布《問源:長江源探秘》、《探秘長江之源 守護生命之水》、《探索與發現—長江源魚類越冬場形成機制(二)》等圖文、書籍、微視頻科普作品3部。 《問源:長江源探秘》獲評湖北省十佳原創科普作品,《探索與發現—長江源魚類越冬場形成機制(二)》榮獲2024年湖北省科普短視頻大賽三等獎。

二、特色工作

2024年,長科院持續推進水利科技成果科普化,突出長江特色,依托長江源區綜合科考成果、國際合作網絡等科普場地及資源優勢,開展了“知水護水 筑夢同行”科普親子活動、柬埔寨飲水安全知識宣傳等科普活動。

依托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平臺,舉辦“知水護水 筑夢同行”科普親子活動,在長江科學院展廳、沌口科研基地長江防洪模型、長江水利文化廣場、水情科普長廊和長江水利史長廊等科普場所,重點開展了水利科技創新成果與水利發展史的科普宣傳,吸引了青少年兒童與家長近50人踴躍參加,進一步提高了青少年兒童對我國水利科技創新與長江水利史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活動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首場輪值主場活動。

依托湖北省科協海智計劃資助項目“中柬農村供水示范成果對接交流會”,長科院科技工作者在柬埔寨賽斯洛村小學開展開展飲水安全知識宣講科普活動,并向當地小學生發放自主設計并印刷的飲水安全知識手冊、飲水安全知識掛圖,賽斯洛村小學的80余名小學生參加活動。

三、問題不足

科普工作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者,特別是一線科研人員,往往面臨科研任務繁重的壓力,不愿做科普、不會做科普和不敢做科普的現象普遍存在,為了有序引導、促進更多科技工作者從事科普工作,亟需建立有效的科普工作激勵機制。

科普活動形式有待豐富,科普作品創作有待加強。組織舉辦的科普活動多以知識講座或授課宣講為主,科普活動形式有待豐富,特別是觀眾互動性不足,知識傳播效果有所折損。同時,圖文、書籍、微視頻等優質科普作品仍舊稀缺,科普創作水平有待加強,水利特色科普作品數量有待提高。

四、工作建議

建議推進不同類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優勢互補,如教育科研與重大工程類和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場館類科普基地合作開展科普活動,充分結合場館類基地在場地、受眾群體和教育科研類基地在科教資源上的優勢,共同開展主題科普活動。

附件:基地最新簡介和開放時間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簡介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簡稱長科院)始建于1951年,是國家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隸屬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科院主要為國家水利事業以及長江保護、治理、開發與管理提供科技支撐,同時面向國民經濟建設相關行業提供科技服務。2022年4月,長科院作為教育科研與重大工程類科普單位獲批成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長科院在武漢、宜昌、重慶、青海雜多等地建有科研基地,總占地面積近90萬平方米,建有長江防洪模型試驗大廳、沌口江湖水沙運動試驗廳、河湖生態修復技術試驗場、水環境試驗室、宣傳展廳等20余個集科學試驗、展教展示于一體并具備公共科普服務功能的場所,并于2023年在武漢沌口科研基地建成長江文化廣場、水情科普長廊和長江水利史長廊等長江水文化科普場所。

長科院歷來十分重視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助力提升社會化科普能力。多年來,長科院依托基地科教設施和宣傳場所,積極組織參加“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普宣傳活動,推動實施水利科普進機關、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舉辦大河講堂等科學家講座,組織開展水利科普夏令營等青少年科普活動,突出長江特色組織開展長江源科考、文化長江系列科普宣傳,出版制作水利科技與水文化科普圖文、著作及微視頻,努力打造成為立足長江面向全國的科普高地。

開放形式與時間:

開放方式:長科院科普基地開放形式為預約開放,僅接受團體預約。

預約電話:027-82829732,027-82829065; 預約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節假日除外)8:00-12:00, 14:00-17:00

來源: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