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標志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此時,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一定的挑戰。然而,根據中醫順時養生的理論,大寒也是調養身體、增強體質的好時機。以下是大寒時節的健康養生指南。
一、起居養生
早睡晚起:大寒時節應順應自然規律,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的潛藏。冬季閉藏,人體機能降低,新陳代謝減慢,早睡晚起有助于養精蓄銳。
防寒保暖:大寒時節氣溫極低,人體易受寒邪侵襲。因此,出門時應戴好帽子、圍巾、手套等保暖用品,避免濕發出門,胸背部可加穿背心以避寒保暖。同時,選擇舒適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經常用熱水泡腳,以促進血液循環。
二、飲食養生
溫補食物:大寒時節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牛肉、羊肉、雞肉、蝦等,以及黃豆、胡蘿卜、韭菜、油菜、香菜等蔬菜,還有橘子、柚子等水果。這些食物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滋陰潛陽:冬季重于養“藏”,大寒時節人體機能降低,新陳代謝減慢,需要適當進補。進補應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熱,最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如正常人可選用牛肉、羊肉等,而偏陰傷者則應注重滋陰養陰,可選用鴨肉、鱉甲等較緩和的滋陰之品。
多飲水:冬季北方氣候干燥,大寒進補的另一原則是多飲水,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保持體內水分平衡。
三、運動養生
適量運動:大寒時節雖然天氣寒冷,但仍應堅持適量運動,以增強體質。建議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以舒展筋骨為目的,避免大汗淋漓導致陽氣外泄。
室內鍛煉:在戶外環境惡劣時,如大風、大寒、大雪、霧露等天氣,應選擇室內進行鍛煉,以免受寒邪侵襲。
四、按摩養生
搓腎俞: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兩手搓熱后用手掌上下來回按摩36次,兩側交替進行,可治腎虛腰痛。
揉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之首穴。用右手中間三指按摩左足心,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兩側交替進行,各按摩36次,至足心發熱為止,對心悸失眠、雙足疲軟無力等效果良好。
摩關元、氣海穴:關元穴位于肚臍下1.5寸處,氣海穴位于肚臍下3寸處。將手搓熱后,用右手在該處旋轉按摩36次,能健腎固精,改善胃腸功能。
五、注意事項
避免過度勞作:大寒時節人體陰陽消長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應避免過度勞作和運動,以免汗出過多而耗傷陽氣。
調整心態:保持心態的平和,避免情緒波動過大,有助于養生防病。
綜上所述,大寒時節應注重起居、飲食、運動、按摩等多方面的養生,以增強體質、抵御寒冷侵襲。同時,根據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合理安排養生計劃,以達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來源: 河北省健康科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