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諸多并發癥里,有一個 “狠角色” 常被忽視,那就是**糖尿病足,它就像一個隱藏暗處的“甜蜜殺手”,**悄無聲息威脅著患者健康。

據統計,全球每20秒鐘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面臨截肢風險,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更是高達22%。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患者的痛苦與掙扎。

伴隨著寒冬侵襲,氣溫降低,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這對糖尿病患者的雙腳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糖尿病足的發病風險也隨之大大增加。接下來,就讓我們和株洲市三三一醫院一起深入了解,在冬季如何防范這個“甜蜜殺手”。

簡單來說,糖尿病足糖尿病引發的一種足部病變。長期高血糖狀態,會使患者的下肢神經血管受到損傷。一方面,神經病變讓足部感覺變得遲鈍,對疼痛、冷熱的感知力下降;另一方面,血管病變導致足部供血不足,傷口難以愈合。

一旦足部出現微小破損,比如被鞋子磨破起小水泡,或是不小心劃傷,在這 “內憂外患” 的情況下,傷口極易感染、潰爛,且一發不可收拾,嚴重的就可能走向截肢的結局。

一、冬季為何糖尿病足“高發季”?

1. 血管收縮,供血雪上加霜

冬季氣溫較低,人體血管會遵循 “熱脹冷縮” 的規律,出現收縮現象。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本身下肢血管就因長期高血糖侵蝕,存在管壁增厚、彈性降低、管腔狹窄等問題,低溫下血管收縮更是加劇了血液循環障礙,使得足部供血嚴重不足。

就好比年久失修的水管,在寒冷天氣里進一步變窄,水流愈發不暢,足部組織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供應,抵御外界損傷的能力直線下降,微小傷口也難以愈合,大大增加了糖尿病足的發病幾率。

2. 神經病變,感覺愈發遲鈍

糖尿病引發的神經病變,讓患者足部感覺變得麻木、遲鈍。冬季穿著厚重衣物、鞋襪,足部即便受到擠壓、摩擦甚至出現小傷口,患者也可能渾然不覺。

例如,由于對溫度感知不靈敏,使用熱水袋、暖手寶、烤火爐等取暖設備時,極易發生燙傷,燙傷后的皮膚破損又極易引發感染,進而誘發糖尿病足。

3. 節日飲食,血糖波動難控

冬季各類節日密集,美食誘惑增多,像春節期間的豐盛家宴,糖果、糕點、油炸食品等含糖、含油脂量高的食物頻繁上桌。糖尿病患者稍不注意飲食控制,過量進食這些高熱量食物,就會使血糖急劇上升。

血糖的大幅波動不僅會加重體內代謝紊亂,進一步損傷神經和血管,而且高糖環境恰似細菌的 “營養基”,有利于細菌滋生繁殖,一旦足部有傷口,感染風險便會顯著提高。

4. 運動減少,下肢循環變差

天寒地凍,人們自然而然地減少了戶外活動量,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運動量不足,下肢肌肉收縮活動減少,血液回流動力減弱,足部血液循環就會變得緩慢。

這就如同河流流速減緩,泥沙容易淤積,血液中的代謝廢物也更容易在下肢血管沉積,加重血管堵塞程度,為糖尿病足的發生埋下隱患。

二、糖尿病足的癥狀

糖尿病足的癥狀,早識別早安心!

了解糖尿病足的癥狀至關重要,這能幫助患者在早期察覺異常,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糖尿病足癥狀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神經病變為主的癥狀

這類患者足部通常感覺溫暖,卻麻木、干燥,疼痛不明顯,足部動脈搏動良好。常表現為肢體有針刺感、灼熱感或螞蟻爬行感,仿佛足部不是自己的,對觸摸、壓力等刺激反應遲鈍。許多患者會形容走路時有踩棉花感。

另外,由于足部感覺麻木,即便鞋子不合腳,長時間摩擦導致皮膚破損,患者也難以察覺,為后續感染埋下隱患。

2、缺血病變為主的癥狀

足部血管病變突出,神經功能尚好足部發涼、皮膚蒼白是最直觀的表現,患者自己觸摸足部,能明顯感覺到溫度低于身體其他部位,而且皮膚看起來沒有血色。足部動脈搏動明顯減弱,甚至難以摸到。

病情發展后,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離后,下肢肌肉因供血不足產生疼痛、麻木,迫使患者停下休息,待癥狀緩解后才能繼續行走。若缺血進一步加重,還會引發靜息痛,即便在休息時,足部也會劇烈疼痛,尤其在夜間,疼痛難忍,嚴重影響睡眠,讓患者痛苦不堪。

3、混合型癥狀

最為棘手,同時兼具神經病變與血管病變特征。足部既感覺麻木,又發涼怕冷,皮膚干燥、彈性差,肌肉萎縮,還伴有間歇性跛行。

隨著病情遷延,足部極易出現潰瘍、壞疽,初期可能只是小水泡、小傷口,若得不到及時處理,很快就會潰爛擴大,傷口久久不愈,散發出難聞氣味,嚴重時整個腳趾甚至足部變黑、壞死,面臨截肢風險。

三、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預防糖尿病足,從日常點滴做起!

1、控糖是關鍵

控制血糖是預防糖尿病足的核心。穩定的血糖水平能減緩神經和血管病變的進展,為雙腳健康筑牢根基。

首先,飲食上要遵循低糖、高纖維原則。增加蔬菜、全谷物、豆類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它們消化吸收慢,有助于平穩血糖。減少精制谷物、糖果、甜飲料等高糖食物攝取,像白面饅頭、汽水應盡量遠離餐桌。

其次,適度運動不可或缺。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運動能促進肌肉攝取葡萄糖,降低血糖,還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環。但要注意,運動前后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發生,運動時選擇合腳運動鞋,防止足部受傷。

再者,規律用藥至關重要。嚴格按照醫囑定時、定量服用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切勿自行增減藥量。定期復診,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讓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血糖長期達標。

2、呵護雙腳,細節不可少

**(1)保持足部清潔:**每日用溫水(不超過 37℃)洗腳,既能清潔又可促進血液循環。洗完后用柔軟毛巾輕輕擦干,尤其注意趾縫間,避免積水滋生細菌。干燥后涂抹潤膚霜,但不要涂在趾間,防止過于潮濕引發真菌感染。

**(2)選對鞋襪:**鞋子要選寬松、透氣、舒適,鞋頭寬大、圓頭款式,下午腳脹時試穿,確保不擠腳。材質以皮革、帆布為佳,新鞋先試穿半小時,檢查有無磨腳處。襪子選純棉或羊毛材質,吸汗透氣,襪口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每天換洗。

**(3)正確修剪指甲:**洗腳后指甲變軟時修剪,剪成平口,勿過短或剪出尖角,以免損傷甲溝皮膚,誘發甲溝炎。若視力不佳或手腳不靈活,可請家人幫忙。

**(4)避免燙傷:**因神經病變,足部對溫度感知差,禁用熱水袋、暖手寶、烤火爐直接暖腳,泡腳水溫不宜高,可用手肘或水溫計測水溫,控制在 37 - 38℃,時間不超15分鐘。

**(5)定期檢查:**每天睡前檢查雙腳,查看有無紅腫、破損、水泡、雞眼、胼胝等,如有異常及時就醫。定期到醫院做足部檢查,包括神經功能、血管超聲等,了解足部健康狀況,早發現問題早處理。

四、內分泌醫生的貼心叮囑

親愛的糖尿病患者朋友們,冬季是糖尿病足的高危季節,但只要您提高警惕,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就能大大降低發病風險。有一簡短糖尿病足防護順口溜,請您牢記:

《糖尿病足防護順口溜》

糖尿病足要小心,健康隱患須留神。

足部護理很重要,稍有不慎病來擾。

血糖控制要達標,日常監測不能少。

鞋襪合適別擠腳,傷口感染早治療。

走路姿勢多留意,避免受傷別大意。

定期檢查勤洗腳,健康雙足伴到老。

同時也提醒您,一旦足部出現異常,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務必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記住,您不是一個人在與糖尿病戰斗,我們醫護人員始終陪伴在您身邊,株洲市三三一醫院代謝內分泌科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愿您在這個冬天,血糖平穩,雙腳溫暖,遠離糖尿病足的困擾,開開心心迎接每一個美好的日子!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株洲市三三一醫院 郭斐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株洲市三三一醫院 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