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感冒不是小事,特別是近期以甲型流感病毒為首的各種呼吸道病毒肆虐,大大增加了兒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罹患率,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病毒性心肌炎這種常見疾病的起因和癥狀以及臨床救治的一些簡單常識。

一、病因: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種病毒引起的急性或者慢性炎癥,尤其是柯薩奇病毒最常見,占病毒性心肌炎半數以上。其他還有甲型流感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肝炎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水痘病毒、皰疹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1]、基孔肯雅病毒等。

二、發病機理為:病毒感染初期,病毒直接侵襲心肌細胞導致急性炎癥反應。出現心肌壞死,變性和細胞浸潤。隨后特異性細胞毒T淋巴細胞引起心肌溶解,造成嚴重的心肌損傷。

三、臨床表現主要為:心肌炎輕重差別很大。輕癥病例甚至可以沒有臨床癥狀。重癥病例可以導致爆發性心源性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嚴重心律失常。在幾小時、幾天內死亡。甚至會猝死。是嚴重危害兒童生命健康的疾病。也是醫療糾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1.癥狀 在心臟癥狀出現前兩周內,有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發熱、咽痛、腹痛、腹瀉、皮疹等。隨后出現心肌炎癥狀,疲乏無力、惡心、嘔吐、食欲下降、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發熱。大齡兒童可主訴心悸、心前區不適、頭暈、腹痛、肌痛。聽診有心音低鈍、奔馬律[1]、心跳加速或減慢,早博。心臟擴大、血壓降低。

2.病情分度 根據病情分為輕、中、重三型。輕型表現為乏力、精神不好、食欲下降。心音低鈍,暫時性ST-T改變,心動過速、心臟擴大。治療后數周可以痊愈。中型還會有嘔吐、拒食、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干咳。大齡兒童會主訴心前區疼痛、頭暈、心悸、腹痛、端坐呼吸、煩躁不安、紫紺。心音低鈍、心律紊亂、心臟擴大、心力衰竭。肺部啰音,肝臟腫大、壓痛。病程可達數月,乃至數年,甚至因心衰死亡。重型可導致室顫、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性傳導阻滯等嚴重心律失常。爆發性心源性休克,猝死等[1]。表現為煩躁不安、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多汗、脈搏細弱、血壓顯著下降、心動過速、奔馬律。在幾天內,甚至幾個小時內死亡。成活者也會遺留慢性心衰、心臟擴大、心肌病等,最后因為控制不住的心衰或者栓塞死亡。

3.新生兒柯薩奇B組病毒性心肌炎 大多為母親傳播,病情嚴重,可在新生兒病房流行,危害大。發病突然,表現發熱、拒食、嘔吐、腹瀉、嗜睡,呼吸困難,心動過速。可迅速發生心力衰竭而死亡。

四、輔助檢查方法:X線可有心臟擴大、心搏減弱、肺水腫、胸腔積液。心電圖有ST-T改變,房室和室內傳導阻滯,各種早博,嚴重有室顫。慢性病例有左心室肥厚。超聲心動圖可見左室擴大、室間隔及左室后壁運動幅度降低。放射性核素99mTc檢查提示心肌缺血[1]。心臟磁共振提示細胞內和間質充血水腫、心肌壞死、鈣化。血GOT、CK、CK-MB、LDH急性期均可升高。

五、診斷標準:病毒性心肌炎診斷很嚴格,需要符合相應的標準。

1.臨床診斷依據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

(2)心臟擴大。

(3)嚴重心律失常。如持續的ST-T改變,竇房及房室傳導阻滯。聯律、多源、成對的期前收縮。

(4)CK-MB,cTnI或cTnT陽性。

2.病原學確診依據:分離到病毒,病毒核酸,特異性病毒抗體陽性。需要具有兩項臨床診斷依據,加上一項病原學確診依據,才能確診病毒性心肌炎。

六.治療:無特效治療方法,多采取綜合治療措施。

1.臥床休息。有心臟擴大和心衰的患者,臥床休息3-6個月。

2.煩躁不安、胸痛的,給予鎮靜、鎮痛。

3.免疫抑制劑,皮質激素和硫唑嘌呤。療效存在爭議。

4.免疫球蛋白。小兒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療效。

5.對癥治療。針對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給予相應治療。

七.預后:病毒性心肌炎預后差別很大。部分經過治療,數月后得以痊愈。爆發起病的,可因休克、心衰死亡。有的病情遷延,遺留不同程度的左室功能障礙,少數過渡到擴張型心肌病。

參考文獻:

[1] 兒科危重病癥防治手冊-第6部分 孫緒丁;卓琳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7-09-01

供稿單位:重慶科普作家協會
撰稿:重慶市永川區兒童醫院曾昭成副主任醫師;鄒老師科普花園鄒靜波主任技師
審核專家:李涵斌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