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發現一起猴痘病毒Ib亞分支聚集性疫情,傳染源為一位有剛果(金)旅居史的外籍人員,之后在密切接觸者當中陸續發現四例關聯病例。這起疫情再次提醒我們要重視猴痘病毒的防控,了解相關知識,做好自我防護。

猴痘病毒是一種雙鏈DNA病毒,屬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目前猴痘病毒有分支I和分支II兩個分支,兩個分支又分為Ia、Ib和IIa、IIb亞分支,此次發現的是Ib亞分支。該亞分支自2023年9月在剛果(金)的南基伍省首次發現后,自2024年7月開始從剛果(金)逐步向周邊國家擴散,并通過國際旅行逐步輸入至非洲其他國家及非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猴痘病毒Ib亞分支主要通過性接觸、家庭內密切接觸、無防護醫療護理接觸等密切接觸傳播,其他日常共餐、同乘車等一般接觸導致感染的風險較低。在密閉環境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條件下,既往其他猴痘病毒亞分支有零星可能通過飛沫傳播案例的報道,但目前暫未見Ib亞分支可能通過飛沫傳播的案例。其潛伏期通常為5至21天,最常見的癥狀包括發熱、頭痛、肌肉疼痛、淋巴結腫大、皮疹和皰疹等,皮疹可由小泡形成并逐漸變成膿皰。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多數病例癥狀較輕,經對癥治療、支持治療后,多數患者癥狀消失,皮疹在幾周內結痂消失,但對于年幼兒童、孕婦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出現重癥或死亡。

面對猴痘病毒Ib亞分支疫情,我們不必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應積極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個人日常防護

-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按照六步洗手法徹底清洗雙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口鼻等部位。在接觸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或環境后,及時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遮掩口鼻,用過的紙巾及時丟棄并洗手。

- 避免密切接觸:了解猴痘患者或有猴痘可疑癥狀者的情況,避免與其密切接觸,如性接觸、家庭內密切接觸、無防護醫療護理接觸等。在疫情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如必須前往,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特殊場景防護

- 出境旅行:出境前應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病毒Ib亞分支流行情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與當地野生動物接觸,避免與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癥狀者密切接觸。遵守國家出入境管理相關規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檢疫檢測。

- 回國入境:來自猴痘疫情流行國家(地區)的人員,如接觸過猴痘患者,或出現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入境時應主動向海關申報,配合海關工作人員按規定程序落實檢疫查驗措施。其他人員入境后應開展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癥狀要及時就醫,做好個人防護,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猴痘流行地區旅居史。

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猴痘病毒,應盡快前往醫療機構,告知醫生癥狀和可疑接觸史,以得到及時的診治。前往醫院途中和就診時應科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著長衣長褲,確保遮住所有損傷皮膚,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時,應避免與他人發生密切接觸,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一旦確診猴痘,應積極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疫情處置和隔離治療。

猴痘病毒雖然傳染性有所增加,但只要我們了解其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同時,要關注中國疾控中心、各地疾控中心和其他專業機構網站及公眾號,及時獲取猴痘疫情防控的權威信息,科學認識疾病危害,做好個人防護。讓我們攜手共同應對猴痘疫情,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疾控中心網站發布的《猴痘病毒Ib亞分支疫情防控知識問答》等)

來源: 中國疾控中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