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地球南極擁有五座科考站,而在月球即將建設一座月球科研站。那么,在月球南極建站和在地球南極建站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從環境方面來看,地球南極極端寒冷且強風不斷,但氣候相對穩定,有一定季節性變化,冬季平均氣溫可達零下六十度,夏季約為零下二十五度。而月球南極氣候更為極端,由于沒有大氣層,晝夜溫差極大,存在永晝和永夜現象,部分地區溫度可低至零下二百三十度,部分地區則高達零上一百度。

從生命角度而言,地球南極雖寒冷但有不少生物,如企鵝、海豹等,而月球南極至今未發現任何生命跡象。

在地形地貌上,地球南極主要由冰川、冰蓋和山脈組成,地形相對平坦但復雜。月球南極則更為崎嶇不平,有低洼的環形山坑底、高聳的山峰以及復雜的隕石坑等。

資源方面,地球南極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和礦產資源,如煤、鐵、石油等。月球南極則可能存在水冰資源,對未來月球開發利用意義重大,水冰可提供飲用水和氧氣,還能制作火箭燃料。

地球南極在氣候、地質、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月球南極則可能隱藏著關于月球起源、演化以及太陽系早期歷史的重要線索。

在地球南極建站,身處地球有水有空氣等生存必須條件,離陸地相對較近,食物等也可運輸進來。但在月球南極,情況則完全不同,月球沒有空氣和水,連基本生存條件都無法保證。去地球南極可坐船,而前往月球南極需乘坐火箭,中間經過多次軌道變化才能抵達,且到達后還要考慮如何安全返回等一系列問題,現階段去月球南極是非常困難且成本極其昂貴的。

我國南極秦嶺站建設采取的是模塊化建設方式,所有部件在國內加工完成后,分門別類標注序號裝上運輸船,跟隨雪龍二號破冰船一起駛向南極。到達南極羅斯海的恩克斯堡島后進入建設過程。建設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來自時間和氣候,團隊十二月初抵達南極時是南極的夏天,氣候相對沒有那么惡劣,這樣的好天氣全年大概只有六十天左右,建設隊員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搶工期。一月初工程即將完工時,南極就逐漸進入冬季,氣溫驟降且大風天氣頻發,甚至有時速超過三十米的十七級颶風,建設隊員需拉著繩子往返于宿舍和工地。

這些對于未來在月球南極地區建科研站,有一些啟發和借鑒。首先要考慮選址,地球南極地區的選址經驗表明,月球南極建站同樣需考慮地質條件、地貌、氣候特征等因素。其次,地球南極科考站需在極端寒冷、干燥和高輻射環境下運行,這要求月球科研站也要具備高度的環境適應性。我國要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完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建設任務,意味著要建設可供生存和生活的房子,這就需要有能夠運送物資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國正在研制重型火箭,它的運載能力能達到100噸。在地球南極建站,基本不用當地任何材料,所有材料都是從國內預制好,運去南極現場組裝。但在月球南極建站,建造材料運送成本太高,可能更多需要考慮就地取材,這就需要對月壤進行更多研究。

總之,地球南極與月球南極建站面臨著不同的環境和挑戰,但通過借鑒地球南極建站的經驗,我們有望在月球南極成功建設科研站,為人類探索宇宙開辟新的道路。

本文為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神仙號船長

審核: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原副主任 夏立民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