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以下簡稱檢測中心)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執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在上級單位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檢測中心不斷創新、積極謀劃,扎實開展糧食科普教育活動,取得了顯著的科普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情況
(一)科普工作組織管理情況。檢測中心高度重視科普工作,中心主任牽頭抓、分管副主任具體抓,明確由檢測一部承擔科普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每年均將科普工作列入工作要點。為了確保科普工作的有序進行,檢測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包括《科普教育基地開放管理制度》《科普教育基地活動安全管理規定》以及《科普教育基地安全保障應急預案》。這些制度的出臺,旨在規范科普教育基地的開放管理,確保活動的安全有序進行,并為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提供應對預案。特別是《科普教育基地開放管理制度》中明確規定,本中心將每年對科普活動進行評價,以確保活動的質量和效果。此外,對于在科普活動中表現突出、作出顯著貢獻的集體或個人,中心將給予表彰,以激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科普工作中來,共同推動科普事業的發展。
(二)本年度向公眾提供科普服務工作基礎情況。檢測中心科普場所面積近10000平方米,作為科研類科普教育基地,積極豐富科普資源,加強設施管理,升級科普場館,將8樓改造升級為糧油標準研究中心,有效開展各項科普工作,不斷滿足各類群體參觀需求。2024年,全年開放超過100天,先后服務1500余人,包括陜西、海南、寧夏、廣東等外省糧食系統黨政機關團體,曾都區公檢中心、監利市公檢中心、安陸市涢城糧庫化驗室等省內質檢機構,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湖北省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國糧武漢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等市內相關單位,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武漢市光谷第十六小學、光谷豹澥第一小學等院校學生,豹澥街道等社區居民在內的5類團體個人,發放愛糧節糧宣傳冊和宣傳品數千份,進一步幫助樹立愛糧節糧意識,提高優質糧食鑒別能力。
糧油標準研究中心色譜區
糧油標準研究中心營養品質分析區
糧油標準研究中心外景
正置顯微鏡
(三)本年度開展科普活動情況。
1.充分發揮基地作用,開展特色科普活動。2024年,檢測中心不斷創新活動內容,在基地共開展6個糧油科普特色活動,參與人數近200萬。圍繞“愛糧節糧迎新春,科普創新過大年”的主題,將糧食科普宣傳與游園活動有機結合,打造了一場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糧食科普新春游園會,線下參與人數70人。以“解讀糧油密碼,科學膳食你我他”為主題開展第1期“糧油知識面對面”公益直播活動,通過實驗室展示和嘉賓訪談的形式,向公眾普及糧油知識,提升大眾科學膳食意識,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線上參與人數近100萬人,線下人數50人。以“鄂麥新風尚,會檢直播帶你走進科學”為主題,開展第2期“糧油知識面對面”公益直播活動,近距離揭秘小麥質量檢測的全過程,線上參與人數近100萬人。圍繞“發現基礎科學之美”的主題,結合糧油質檢的行業特色,開展暑期體驗活動,線下參與人數25人。首次舉辦糧食科普講解邀請賽,開創了專門針對糧食行業開展科普講解的先河,線下參與人數60人。開展小記者探訪實驗室活動,讓糧食安全理念在青少年中生根發芽,線下參與人數5人。
2.拓寬科普渠道,開展“走出去”科普活動。2024年,結合“荊楚糧油”的“五進”活動,普及膳食營養知識,倡導節糧愛糧,活動數量19個,參與人數近150萬人。積極走進曇華林、新天地、九龍湖等社區、武商夢時代等商超以及省發改委等機關單位,向公眾普及糧食質量安全知識,并以科普情景劇的形式,生動傳授糧油選購技巧。在百福寺村村部,“愛心爸爸”分享糧食知識,講述愛糧節糧故事、開展科學小實驗,讓孩子們領悟到發奮學習、珍惜糧食的重要性。走進華中農業大學、光谷六小、楚天樂學幼兒園等學校開展愛糧節糧教育活動,營造文明節儉的良好社會氛圍。此外,我們還展示了科技成果,在“走進湖北?投資湖北”招商推介會和第六中國糧食交易大會上獲得了眾多參展嘉賓的高度贊譽,有力地推動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研發《稻米的加工生產及常見稻米品種品質測定研究》課程,在光谷第十六小學進行科學公開課,傳授糧油科學探究方法,激發科學學習興趣,線上參與人數近50萬人,線下參與人數50人。檢測中心專家走進戶部巷美食街,探訪武漢特色美食,普及糧油知識,強調食品安全和科學消費,在湖北廣播電視臺壟上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線上參與人數近100萬人。
(四)在重要主題日期間舉辦主題科普活動的情況。
1.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國科普日期間,檢測中心組織開展主題科普活動3個,參與人數近100萬人。檢測中心榮獲2024年湖北省全國科普日優秀組織單位。創新開展“糧油科學探究暑期體驗”特色科普活動,精心設計了節糧課堂、稻米探究和小麥安全三大課堂,被精選為2024年科普教育基地“科創筑夢”聯合行動的典型案例,并被中國科協評為2024年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首次舉辦的糧食科普講解邀請賽,展現了糧油科學知識和科技創新成果,受到湖北省科技廳表彰。制作的電視專題節目——《探訪武漢特色美食 守護糧油食品安全》,在湖北廣播電視臺壟上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2.其他重要主題日科普活動。檢測中心在“全國學雷鋒紀念日”“全國科技活動周”“世界糧食日暨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湖北省食品安全宣傳周”等重要主題日期間,組織開展了7次主題活動,參與人數200萬人。在全國學雷鋒紀念日,協辦荊楚糧油迎春薈活動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專場活動,開展“糧油產品義診”活動,為社區居民答疑解惑。在全國科技活動周,協助舉辦了“江漢大米”首屆春耕節游學活動,讓公眾親身體驗糧食生產的辛勤與價值,同時,開展了第1期“糧油知識面對面”公益直播活動。在世界糧食日暨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期間,走進光谷第六小學,講解小麥安全知識,倡導愛糧節糧,同時,開展了第3期“糧油知識面對面”公益直播活動。在湖北省糧食安全宣傳周期間,參加湖北省糧食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宣傳湖北糧食安全新成效。
(五)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向公眾公布開放信息等情況。
檢測中心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暫只接受團體預約的參觀和實踐。社會實踐的開放時間為1月15日-2月15日、7月1日-8月30日。科普教育的開放時間為每月第三周的周五。如有參觀和實踐需求,可通過電話預約。
鏈接:http://www.hblx.org.cn/qhblx/vip_doc/21847395.html
檢測中心目前自主運營的新媒體平臺為科普中國科普號。
鏈接:https://www.kepuchina.cn/kepuhao/newkepuhao?id=16080
目前,檢測中心主要依托湖北省糧食局官方網站、湖北省糧食行業協會微信公眾號、湖北省對外科技合作綜合服務平臺發布糧油科普活動和科普內容,同時協調湖北衛視、湖北日報、壟上頻道、長江網等新聞媒體,通過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渠道集中開展“云宣傳”。2024年精心策劃并制作了16部糧油科普短視頻,通過湖北影視微信公眾號、長江云平臺、湖北省糧食局官方網站廣泛傳播,其中15部被遴選為中國糧油學會2024年度糧食領域科普作品在科普中國發布,總計瀏覽量達100萬人次。科普活動相關宣傳報道100余篇,總計瀏覽量達1000萬人次。
(六)動員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情況。檢測中心為科研類科普教育基地,16名兼職科普講解員為科技工作者。2024年,邀請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秘書長參與“糧油知識面對面”公益直播活動,科普講解邀請賽邀請6名其他單位的科技工作者參賽,總計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服務人數達23人。
(七)科普工作經費及人員情況。2024年,檢測中心科普工作經費為40萬余元。主要用于科普基地的科普展區更新維護、科普資料購置、科普視頻制作和舉辦科普主題活動開支。目前共有兼職科普人員28人。
二、特色工作
(一)“糧油知識面對面”公益直播活動。結合檢測中心職能,以質量管理、糧食標準和科普知識等為主題,開展公益直播活動,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推廣普及糧油質量安全知識。2024年,共舉辦3期“糧油知識面對面”公益直播活動,參與人數達250萬。
(二)“糧油知多少”專題節目。2024年,制作播出了1期糧油科普專題節目,以探訪武漢名吃為引線,邊吃邊介紹糧油產品相關知識,在普及武漢飲食文化的同時,推廣多元膳食、科學消費的理念。
(三)“糧食標準和質量安全100問”科普微視頻。圍繞糧油科普知識,每個視頻回答1個問題,制作系列科普微視頻,總計20個,其中16個為2024年制作發布,并被中國糧油學會遴選為2024年度糧食領域科普作品在科普中國發布。
三、問題不足
(一)科普資源整合不夠充分。盡管檢測中心在科普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部分資源未能有效整合,導致部分科普內容重復,未能形成系統的科普體系。
(二)科普活動覆蓋面有待擴大。目前科普活動主要集中在本地區,對外省及偏遠地區的覆蓋力度不足,影響了科普教育的廣泛性和均衡性。
(三)科技工作者參與度不高。盡管已有部分糧油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普活動,但整體參與度仍較低,未能充分發揮糧油科技工作者的專業優勢,需進一步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糧油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業。
(四)科普經費投入相對不足。科普工作經費雖然有所保障,但相較于日益增長的科普需求和活動規模,經費投入仍顯不足,制約了科普工作的深度和廣度發展。
四、工作建議
(一)加強科普資源系統化建設。按照不同類別成立專門的科普資源編寫和整合小組,梳理現有資源,避免內容重復,構建系統化的科普知識體系,共享優質科普資源。
(二)完善科普工作激勵機制。設立科普貢獻獎,鼓勵更多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科普活動,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提升科普活動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在全國范圍內推動科普職稱評審,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和晉升通道,激發科普人員的內生動力。
(三)建立科普人才培養機制。針對不同層次的科普工作者,設計差異化的培訓課程,涵蓋基礎科普知識、傳播技巧、新媒體應用等內容,全面提升科普人才的綜合素質。在各地設立科普人才實訓基地,提供實踐機會,讓科普工作者在實際操作中提升能力,積累經驗,確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附件:湖北省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簡介和開放時間
湖北省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2025年1月7日
附件
湖北省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簡介和開放時間
湖北省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成立于1978年,為湖北省糧食局直屬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是集糧食質量安全監測、科研、標準制修訂及技術培訓等“檢、學、研、用”為一體的綜合性、示范性糧油質檢機構。相繼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4中心5基地1機構1分析點,2007年經國家局批準成為首批國家糧食質量監測中心,2018年被確定為全國首家區域中心“國家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華中中心”,2022年明確為首批糧油國際標準研究中心,2024年成為首批國家糧油標準研究驗證測試機構,先后入選“全國中小學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全國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中國糧油學會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直機關青年思政教育基地”“秈米、富硒大米和糙米企業標準領跑者評估機構”“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情況統計分析點”。
檢測中心坐落于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農生物園,現有辦公及實驗室面積10668平方米,共8層:1樓是檢測樣品受理區,2樓是培訓和展示區(包括實物檔案陳列室),3-6樓是實驗區(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品質分析等實驗室),7樓是辦公區,8樓是糧油標準研究中心。主要儀器設備有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等大型儀器500余臺套,可承檢糧油、食品、飼料、食用糖、豬肉、轉基因等168項產品1077項參數。
檢測中心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暫只接受團體預約的參觀和實踐。社會實踐的開放時間為1月15日-2月15日、7月1日-8月30日。科普教育的開放時間為每月第三周的周五。如有參觀和實踐需求的,請提前5個工作日進行預約,預約電話為:027-88850429。
來源: 湖北省糧油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