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蕊蕊 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 醫學博士 主治醫師
審核:陳 瑾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皮膚病與性病學主任醫師 重慶市醫學會皮膚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艾滋病作為當前醫學領域的一大挑戰,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198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2月1日確定為“世界艾滋病日”,旨在號召全球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對抗艾滋病。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什么是艾滋?。?/p>
艾滋病,即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高病死率的惡性傳染病。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約有3990萬例HIV感染者[1]。而我國2021年的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艾滋病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乙類傳染病,其中18~25歲青年占比最高[2]。這可能與該年齡段人群處于性活躍階段、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保護意識不足有關,容易發生高危性行為。艾滋病具有傳播性強、發病隱匿、病死率高的特點,患者及HIV攜帶者均為傳染源,所有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風險因生活方式而異,不安全性行為者屬于高危人群。
二、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臨床表現
HIV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性傳播是不安全性行為導致艾滋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安全的同性、異性和雙性性接觸。血液及血制品傳播包括共用針具靜脈注射毒品、輸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不規范的醫療操作等。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階段,病毒可通過胎盤、產道和乳汁傳播給胎兒或嬰兒。
艾滋病患者通常會經歷急性期、潛伏期和發病期。HIV主要侵犯并破壞患者的免疫功能,導致感染者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甚至死亡。潛伏期可短至數月,也可長達數年。感染初期可能出現發熱、頭痛、肌肉酸痛等癥狀,約兩周后癥狀消失,但可能伴有全身淋巴結反復腫大。發病期時,HIV逐漸侵犯各系統,如皮膚、黏膜、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等,出現全身癥狀,還可能繼發腫瘤及嚴重的細菌、真菌感染。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艾滋病的預防與治療
目前,艾滋病尚無有效治愈途徑,關鍵在于預防。由于HIV在復制過程中會發生變異,導致人體免疫功能滯后于病毒變異,因此研制有效疫苗非常困難。但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預防艾滋病傳播:不濫用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避免無保護的性行為;在進行紋身、紋眉、醫學美容等操作時,使用經嚴格消毒或一次性醫療器械,避免交叉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與HIV感染者日常接觸,如握手、擁抱、交談、共同用餐、共用浴室等,均不會感染HIV,因此應避免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
雖然艾滋病目前無法治愈,但已研制出HIV阻斷藥,能在24~72小時內大概率阻斷HIV感染。因此,一旦發生可能導致HIV傳播的高危行為后,應在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以防感染[3]。除了個人努力外,社會支持也至關重要。政府應加大對艾滋病防治的投入,提供更多資源和支持。同時,社會各界應加強對艾滋病患者的關愛和理解,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希望。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總之,艾滋病是全人類的挑戰。雖然無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預防。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檢測、早治療。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們向所有受到艾滋病影響的人們表達關懷和支持,共同呼吁加強預防措施、消除歧視,推動全球共同應對這一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讓我們攜手“抗艾、防艾”,共擔健康責任,為實現“零”艾滋的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2021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J].中國病毒病雜志,2022,12(03):236.
[2]余薇,樊璐,劉強,等.2019—2023年江西省血液中心無償獻血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及梅毒螺旋體感染現狀及特征分析[J].護理研究,2024,38(22):4124-4128.
[3]DE SOUZA M I S, CRISPIM M A E, FRAIJI N A, et al. HIV acute infection and long-term undisclosed HIV status among blood donors from the highly endemic Amazonas state, located in the Brazilian Amazon[J]. Braz J Infect Dis,2024,28(4):103848.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