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關節疼痛,去醫院檢查,拍片子常描述有“骨質增生”,也就是長骨刺了。臨床中,常遇到關于骨刺的認識誤區,跟大家闡述一下。
1、骨刺不完全是一個壞東西,它更多的是我們關節不穩定的代償反應,可以簡單理解,我們的關節不穩定了,通過一些代償機制(韌帶止點的出血、機化、鈣化等,形成骨刺),通俗一點也可以理解為通過骨刺把松弛的韌帶繃緊,或者增加受力面積,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同時,某些部位的骨刺,并不是產生癥狀的罪魁禍首。比如說足底疼痛跟足底骨刺之間并沒有必然的相關性(更多的是足底筋膜炎)。所以說不能所有的疼痛都讓骨刺來背鍋。
2、有的人覺得長骨刺了,關節老化了,就要少運動靜養。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我一直講我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為”就是不要去做那些過度負荷的動作,比如蹲,爬樓梯等,“為”就是要積極的做一些適量的運動鍛煉,提倡有氧運動,包括走路、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同時,也提倡做一些適量的負重和抗阻的力量鍛煉。
3、目前沒有研究顯示有可以消除“骨刺”的藥物,同時也不建議做一些單純切除骨刺的手術,當然并不是說骨刺越多越好,在某些部位的骨刺如果有了壓迫神經等癥狀,必要時是需要手術治療的。但手術也并不是只切除骨刺,更多的是重建穩定性。比如說腰椎的減壓融合或者關節置換等。
4、長骨刺是不是就不能補鈣了呢?會不會越補骨刺越大呢?其實,“退行性骨關節炎”跟“骨質疏松癥”,可以做到“共防共治”:長骨刺了,可以補鈣,也建議補鈣。
總結一下,拍片子看到長骨刺了,不要太擔心,同時也要給自己一個提示:開始走向了關節退化的過程,要積極鍛煉,減輕體重,延緩變老的過程,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來源: 王醫生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