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塑料污染已經成了全球關注的一個大問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塑料不僅加劇了氣候變化、海洋變酸和生物多樣性減少,還對地球的整體環境造成了全面影響。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塑料對人類和自然的威脅。
“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小編注意到,2024年12月20日,《一個地球》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來自西班牙、瑞典、美國、丹麥的研究團隊的這篇論文揭示了塑料污染對地球系統帶來的深遠威脅。這篇題為《塑料污染加劇所有行星邊界影響》的論文,全面審視了塑料污染如何從資源開采到生產,再到釋放和環境沉積,對多個地球系統過程造成復雜且廣泛的影響。
該研究指出,塑料污染的危害不僅局限于環境垃圾的表層問題,更深入地滲透到地球系統的核心運行機制。科學家們通過“行星邊界”(Planetary Boundaries)框架發現,塑料污染已經突破了地球系統的多項安全邊界,包括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淡水和土地資源的不可持續利用等。行星邊界理論強調,當人類活動超過這些邊界時,生態系統可能會發生不可逆轉的災難性變化,而塑料污染正在成為這種變化的重要推手。
塑料的生命周期從一開始就伴隨著環境代價。其原料開采與生產過程高度依賴化石燃料,不僅加劇溫室氣體排放,還鎖定了全球對碳資源的長期依賴。在使用階段,塑料制品中加入的化學添加劑可能對人類健康和生物體產生潛在威脅。而最終,當這些塑料產品被廢棄,尤其是管理不善的情況下,大量廢棄物進入環境,逐漸分解為微塑料(小于5毫米)和納米塑料(通常在1至1,000納米之間)。這些微小顆粒不僅侵蝕生態系統,還通過食物鏈滲透到人體內,潛在影響健康。
此外,塑料污染還被指出與社會公平和環境正義問題密不可分。一些發達國家長期將塑料垃圾出口到發展中國家,這種“垃圾殖民主義”(Waste Colonialism)現象使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加劇了全球社會的不平等。這表明,塑料污染不僅是環境危機,也是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盡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正積極推動全球塑料條約的談判,該研究團隊指出,當前治理模式仍顯得碎片化且力不從心。國際法規不統一、政策缺乏協調、過于依賴商業化解決方案等問題,使得塑料污染難以得到有效遏制。正如論文中所提到的,“治理塑料污染需要突破現有框架,將其視為一個跨領域的全球性問題,采取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根據“行星邊界”理論,地球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有其運行的安全范圍,一旦突破這些界限,將導致生態系統不可逆轉的變化。目前,全球已有包括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在內的六項行星邊界被突破,而塑料污染作為一種“新型物質”,也被科學界認定為超越安全界限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上圖來源: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
塑料污染對環境的多重危害
研究指出,塑料污染帶來的問題貫穿從生產到廢棄的整個過程。文章的主要作者帕特里夏·戈麥斯博士提到:“塑料常常被我們當作方便又容易處理的東西,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塑料里含有幾千種化學物質,其中不少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有害,比如某些會影響激素的成分和難以分解的‘永久化學物質’。”
這些危害是全方位的。塑料污染不僅直接破壞環境,還通過連鎖反應間接加劇了氣候變化、海洋變酸、生物物種減少以及土地和水資源的過度使用。但遺憾的是,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政策制定,目前大多只把塑料問題看作“垃圾管理”的事情,而忽視了它的深遠影響。
塑料問題為什么這么復雜?
研究團隊通過梳理大量資料發現,塑料污染帶來的影響其實是環環相扣的。比如,塑料生產會排放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化;丟棄的塑料進入海洋后,不僅危害海洋生物,還可能釋放有害化學物質,影響整個生態系統。
“塑料不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方便用品,”研究團隊的另一位成員薩拉·科內爾博士說,“它正在以一種復雜且隱蔽的方式,威脅地球環境的穩定性。”
盡管塑料污染的危害已經很明確,但因為統計數據不夠統一、研究方法不一致,科學界在精確評估其影響方面還面臨不少難題。然而,即便如此,目前已有的證據足以讓我們意識到塑料對全球環境的巨大威脅。
治理塑料污染要從源頭抓起
隨著國際塑料條約談判接近尾聲,該研究團隊**呼吁大家跳出“垃圾管理”的思維圈,轉向塑料全鏈條的治理模式。**意思是,不僅要關注塑料垃圾的處理,更要從塑料的生產、使用到廢棄的整個過程著手。
他們認為,這一做法不僅能讓塑料治理更全面,還能將塑料污染的解決融入到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和資源節約的整體規劃中。
塑料污染影響路徑中控制變量的系統性原理。該圖展示了塑料污染影響路徑中的三個主要階段:生產和使用、環境釋放與歸宿、以及地球系統效應(包括生物物理影響的累積或級聯)。箭頭顯示了所提出的控制變量之間的相互關聯。該圖旨在通過系統性的視角,明確在塑料污染的全生命周期中,哪些變量是關鍵的控制點。圖源:Villarrubia-Gómez P, Almroth B C, Eriksen M, et al.(2024)
研究團隊的另一位成員阿爾姆羅斯博士強調:“解決塑料問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它的復雜性,要從多個方面同時努力,確保既安全又可持續,這樣才能真正保護人類和地球的未來。”
塑料污染作為一種“新型物質”(Novel Entities),是工業文明產物的典型代表,其影響早已超越人類掌控的范疇。可以說,塑料污染已經不只是“垃圾分類”的問題了,它影響了地球生態系統的方方面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從源頭抓起,全鏈條治理,才能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干凈、可持續發展的地球。
(注: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資訊源 | 一個地球
編譯 | 王昆山
編輯 | 綠茵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