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洞庭湖,猶如湖南的一顆璀璨明珠,湖面遼闊無垠,濕地生態多樣。這片廣袤的湖面與豐富的濕地資源,為各類候鳥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棲息地與覓食天堂。洞庭湖不僅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更是它們心中無可替代的樂園。每年,數以萬計的候鳥從遙遠的北方翩然而至,它們在此棲息繁衍,為洞庭湖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機。這些候鳥不僅是天空中遷徙的使者,更是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靈魂。當它們在湖面上翱翔時,陽光灑在羽翼之上,閃耀著五彩斑斕的光芒,宛如一幅動人心魄的絢麗畫卷。洞庭湖的生態多樣性令人嘆為觀止。從輕盈靈動的紅嘴鷗、純潔高雅的白鷺,到優雅神秘的黑天鵝、高挑挺拔的灰鶴,各種候鳥在此歡聚一堂,共同編織出一幅物種豐富的生態美景。它們在湖畔悠然自得,于濕地草叢間自由穿梭,鳴叫聲與翅膀的拍打聲交織在一起,宛如演奏著一曲悠揚動人的自然交響樂,令人沉醉其中。

小白額雁(圖片來自網絡)

小白額雁,毛茸茸,
跟著媽媽學飛行。
翅膀小,撲棱棱,
夢想天空任翱翔。

湖水邊,草青青,
伙伴一起做游戲。
學覓食,學游泳,
快樂生活無憂慮。

白額頭,亮晶晶,
像顆星星閃不停。
長大后,也要飛,
像媽媽一樣勇敢行。

小朋友,愛護它,
動物朋友要珍惜。
小白額雁,樂悠悠,
在藍天上寫傳奇。

小白額雁是鴨科雁屬鳥類,體長53-66厘米,翼展120-135厘米,體重1400-2300克。腿桔黃色,環嘴基有白斑,腹部具近黑色斑塊。極似白額雁,冬季常與其混群。不同處在于體型較小,嘴、頸較短,嘴周圍白色斑塊延伸至額部,眼圈黃色,腹部暗色塊較。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于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于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主要棲息于北極苔原和苔原與灌木復蓋的亞北極地區以及亞平原泰加林地區。常結群活動,可見于湖泊、沼澤、魚塘、蝦池以及河流平緩水面開闊處,棲息于近水的草地農田等處。分布于整個歐洲和亞洲的北部地區。越冬在歐洲東南部、埃及、土耳其、印度、朝鮮、日本和中國。

【形態特征】

小白額雁中型雁類,外形和白額雁相似,但體形較白額雁小,體色較深,嘴、腳亦較白額雁短;而額部白斑卻較白額雁大,一直延伸到兩眼之間的頭頂部,不像白額雁僅及嘴基;另外小白額雁眼周金黃色,而白額雁不為金黃色,這些差異,足以將它們的野外區別開來。

小白額雁雌雄相似。嘴基和額部有顯著的白斑,。白斑后緣黑色,頭頂、后頸和上體暗褐色,翅上覆羽外側灰褐色,內側暗褐色,飛羽除外側幾枚初級飛羽外翈為灰褐色,余全為黑褐色;上體各羽緣黃白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暗褐色,具白色端斑。頦、喉灰褐色、頦前端具一小白斑。前頸、上胸暗褐色,下胸灰褐色,具棕白色端緣;腹白色而雜以不規則斑塊;兩脅灰褐色,具黃白色羽緣,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眼周有一腫起的黃圈,嘴肉色或玫瑰肉色,嘴甲淡白色,腳橄欖黃色。幼鳥體色較成鳥淡,嘴肉色,嘴甲黑色,額上無白斑,腹亦無黑色斑塊。

【大小量度】

【棲息環境】

小白額雁繁殖期主要棲息于北極苔原和苔原與灌木復蓋的亞北極地區以及亞平原泰加林地區。它不僅棲息和繁殖在苔原,也棲息和繁殖在山溪河流下部,山腳、山地湖泊,甚至高山懸巖上。常在冰雪融化的沼澤地區和多石的苔原地方活動。冬季和遷徙期間多棲息于開闊的湖泊、江河、水庫、海灣以及開闊的草原和半干雌性草原地區。

【生活習性】

小白額雁每年9月初至9月中下旬離開繁殖地遷往越冬地,到達中國東北的時間通常在10月初至10月中下旬。最早在9月末即有到達中國的。最晚遲至11月初。春季最早遷離中國的時間在3月初至3月中旬,大量在3月末至4月中旬,最晚在4月末還有滯留中國的。遷徙多在晚上進行,白天多停下來覓食和休息。遷徙時成群,邊飛邊鳴叫。飛行隊列有時雜亂無章,特別是在剛起飛和短距離飛行時,有時呈斜線,有時呈“一”字形和“人”字形。

小白額雁通常成群活動。晚上多在水中棲息過夜,白天則成群飛到苔原,草地覓食。善于在地上行走,且奔跑迅速。也善游泳和潛水,遇危險時,常迅速向四方奔逃,然后分別藏于亂石中或草叢中,如在水里則向四處游開,或潛入水中,僅將頭露出水面,行動極為謹慎小心。

小白額雁主要在陸地上覓食。春夏季多在海邊或湖邊草地上覓食植物芽苞、嫩葉和嫩草。秋冬季則主要在鹽堿平原、半干雌性草原、水邊沼澤和農田地區覓食各種草本植物、谷類、種子和農作物幼苗。通常天剛亮就成群結隊離開夜晚在水中的棲息地飛到覓食地覓食。離開棲息地時常在棲息地上空邊叫邊來回飛翔幾圈后才飛走。中午通常又返回棲息地休息。棲息地多在蘆葦水域。當它們返回棲息地時,也常常先要在棲息地上空盤旋幾圈后再降落,有時它們飛得很高,然后突然直沖而下,也有的時候它們飛到臨近水面后又突然急速的直沖而上,飛向高空,最后當確信無危險后才降落手水面或水邊沙灘上,有時它們也在覓食地夜宿。

來源: 岳陽市科技館李昶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