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洞庭湖,猶如湖南的一顆璀璨明珠,湖面遼闊無垠,濕地生態多樣。這片廣袤的湖面與豐富的濕地資源,為各類候鳥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棲息地與覓食天堂。洞庭湖不僅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更是它們心中無可替代的樂園。每年,數以萬計的候鳥從遙遠的北方翩然而至,它們在此棲息繁衍,為洞庭湖這片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機。這些候鳥不僅是天空中遷徙的使者,更是這片土地不可或缺的靈魂。當它們在湖面上翱翔時,陽光灑在羽翼之上,閃耀著五彩斑斕的光芒,宛如一幅動人心魄的絢麗畫卷。洞庭湖的生態多樣性令人嘆為觀止。從輕盈靈動的紅嘴鷗、純潔高雅的白鷺,到優雅神秘的黑天鵝、高挑挺拔的灰鶴,各種候鳥在此歡聚一堂,共同編織出一幅物種豐富的生態美景。它們在湖畔悠然自得,于濕地草叢間自由穿梭,鳴叫聲與翅膀的拍打聲交織在一起,宛如演奏著一曲悠揚動人的自然交響樂,令人沉醉其中。

白額雁(圖片來自網絡)

白額雁,天上飛,
排著隊,嘎嘎叫。
秋天來,向南飛,
春天回,向北歸。

白羽毛,閃閃亮,
額間白,真漂亮。
湖水清,草兒綠,
它們舞,它們唱。

小朋友,抬頭看,
愛護鳥,記心上。
白額雁,好朋友,
共家園,樂悠悠。

白額雁是雁形目鴨科雁屬的大型雁類。其額部和上嘴的基部具有一個白色的寬闊帶斑,頭頂和后頸呈暗褐色;背部、肩部、腰部均為暗灰褐色,具有淡色的羽緣;尾羽為黑褐色,具有白色的端尾上覆羽白色:胸部以下逐漸變淡,腹部為污白色。雌雄無明顯差異。俗名為花斑、明斑。白額雁分布于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極北地區,越冬于溫帶地區 。棲息于開闊的大型湖泊、水庫、灘涂草洲和農田等濕地生境中。一般集大群活動。數量多時可達數百只。主要以灘涂草洲的各種草本植物為食,偶爾在農田中取食農作物。繁殖期在6-7月,配偶較為穩定,窩卵數4-5枚。壽命18年 。白額雁曾經是中國主要狩獵鳥類之一,由于近些年環境惡化和過度狩獵,種群數量已急劇減少,所以應注意保護 ,目前數量極少,僅見于呼倫貝爾盟,但未找到它們的巢和卵。現已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形態特征】

白額雁雌雄相似。額和上嘴基部具一白色寬闊帶斑,白斑后緣黑色;頭頂和后頸暗褐色;背、肩、腰暗灰褐色,具淡色羽緣;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亦為暗灰褐色,初級覆羽灰色,外側次級覆羽灰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尾羽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頦暗褐色、其前端具一細小白斑,前頸、頭側和上胸灰褐色,向后逐漸變淡;腹污白色,雜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兩脅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肉色或粉紅色,腳橄欖黃色。幼鳥和成鳥相似,但額上白斑小或沒有,腹部具小的黑色塊斑。

【大小量度】

【棲息環境】

白額雁繁殖季節棲息于北極苔原帶富有矮小植物和灌叢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及其附近苔原等各類生境,從苔原海岸到高出海平面200m以上的苔原高地和森林苔原地帶均可被利用。冬季主要棲息在開闊的湖泊、水庫、河灣、海岸及其附近開闊的平原、草地、沼澤和農田。

【生活習性】

遷徙

白額雁在中國為冬候鳥。每年8月末9月初離開繁殖地,遷往越冬地,通常到達中國的時間在9月末10月初,大量遷來的時間在10月中下旬,最遲到11月初。遷徙主要在晚上進行,白天停息下來覓食和休息。在停息地常見和豆雁、鴻雁在一起,這或許因為它們相近的食物構成和要求的棲息環境較一致的關系。遷徙時無論飛行、休息和覓食均成群。遷飛時常單列飛行,邊飛邊叫,叫聲甚高。到達越冬地后,分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通常在天氣晴暖時活動積極,且較分散;陰雨和冰雪及大風天氣則于背風處集成小群,且不大活動。遷離中國的時間多在3月初至3月中下旬,最晚在4月末至5月初,這多是一些不參加當年繁殖的亞成體。春季遷徙群多以對和家族群組成,群較秋季為小。

習性

白額雁雖然棲息生境總是和水域相聯系,但它們更喜歡陸地,多數時間都是在陸地上或是覓食或是休息。在陸地的時間通常較在水中的時間長,有時僅僅是為了喝水才到水中。善于在地上行走和奔跑,速度甚快,起飛和下降亦很靈活。亦善游泳,在緊急狀況時亦能潛水。常成小群活動。飛行時隊列多成‘一’字形或‘人’字形。

食性

白額雁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覓食多在白天,通常天一亮即成群飛往陸地上的覓食地,中午回到晚上棲息地休息和喝水,然后再次成群飛到覓食地覓食,直到太陽落山才又回到休息地。食物在夏季主要為馬尾草、棉花草等苔原植物,秋、冬季則主要以水邊植物,如蘆葦、三棱草以及其他植物的嫩芽和根、莖,也吃農作物幼苗。

來源: 岳陽市科技館李昶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