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與病毒漫長的斗爭歷程中,新的病毒不斷被發現,人類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便是其中之一。盡管它在大眾視野中相對陌生,但在呼吸道感染領域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深入了解 HMPV,對于我們守護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2023年,曾在全美肆虐的人偏肺病毒,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HMPV在感染100天后的死亡率為43%。實際上,這種病毒并不可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它。

一、病毒的發現與分類

2001 年,荷蘭研究人員在對兒童呼吸道疾病的研究中,首次成功分離出 HMPV,這一發現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開啟了新的篇章。HMPV 屬于副黏液病毒科,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病毒具有一定的親緣關系。從病毒結構上看,它具有包膜,其基因組為單股負鏈 RNA,這種結構特點決定了它的生物學特性和感染機制。

二、病毒的結構與感染機制

HMPV 的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多數為球形,直徑大約在 150 - 600 納米之間。其包膜上鑲嵌著多種重要的蛋白,其中融合蛋白(F)和附著蛋白(G)起著關鍵作用。F 蛋白能夠促使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的細胞膜發生融合,從而為病毒的遺傳物質進入細胞內創造條件;G 蛋白則負責識別并特異性結合宿主細胞表面的受體,這一過程如同精準的“鑰匙與鎖”匹配,決定了 HMPV 能夠感染的宿主細胞類型和組織范圍,例如它主要靶向呼吸道上皮細胞,進而引發呼吸道感染癥狀。

當 HMPV 進入人體呼吸道后,首先借助 G 蛋白與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隨后通過 F 蛋白介導的膜融合過程,將病毒的 RNA 基因組釋放到宿主細胞內。一旦進入細胞,病毒便利用宿主細胞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系統,進行自身遺傳物質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組裝出大量新的病毒粒子,這些子代病毒隨后釋放出來,繼續感染周圍的細胞,如此循環往復,使得病毒在呼吸道內迅速傳播擴散,最終導致整個呼吸道的炎癥反應和組織損傷,引發一系列的臨床癥狀。

三、傳播途徑與流行特征

HMPV 的傳播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在日常生活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者說話時,會產生含有大量病毒顆粒的飛沫,這些飛沫在空氣中短暫懸浮后,被周圍的人吸入呼吸道,就有可能造成感染。此外,通過直接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玩具、餐具等,然后再用手觸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部位,病毒也能夠突破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進入體內引發感染。

從流行特征來看,HMPV 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溫帶地區,冬季和早春是其發病的高峰期,這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的流行季節有一定的重疊。在這段時間內,寒冷干燥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和傳播,同時人們在室內活動的時間相對較長,人員密集且通風不良的環境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不過,在一些熱帶和亞熱帶地區,HMPV 也可能出現散發或者小規模的夏季流行情況,這可能與當地的氣候特點、人群聚集活動以及病毒的變異等多種因素有關。

HMPV 能夠感染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但不同年齡段的感染率和疾病嚴重程度存在差異。兒童是 HMPV 的易感人群之一,尤其是 5 歲以下的嬰幼兒,由于其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對病毒的抵抗力較弱,感染后往往癥狀較為嚴重,可能出現高熱、咳嗽、喘息、呼吸急促等癥狀,部分患兒還可能發展為肺炎、毛細支氣管炎等并發癥,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老年人同樣是高危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衰退,免疫系統功能也隨之下降,感染 HMPV 后容易引發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并且在原有慢性疾病的基礎上,病情可能進一步加重,導致住院率和死亡率升高。此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接受器官移植后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以及患有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一旦感染 HMPV,病毒更容易在體內大量繁殖和擴散,引發全身性的感染癥狀,預后往往較差。

四、感染后的癥狀表現

HMPV 感染人體后的臨床表現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從無癥狀感染到嚴重的呼吸道疾病都有可能發生,這主要取決于感染者的年齡、免疫狀態以及是否存在基礎疾病等因素。

大多數患者在感染初期會出現類似普通感冒的癥狀,如發熱、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這些癥狀通常較為輕微,持續時間在 1 - 3 天左右,很容易被忽視或者誤診為其他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然而,隨著病情的發展,部分患者,特別是兒童和老年人,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逐漸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兒童可能表現為喘息、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肋間凹陷等,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發紺,這是由于肺部炎癥導致氣體交換功能受阻,氧氣供應不足所致。老年人則可能出現咳嗽加重、咳痰困難、胸悶、氣促等癥狀,同時由于身體儲備功能較差,更容易并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

除了呼吸道癥狀外,一些患者還可能伴有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瀉等,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發的全身炎癥反應累及胃腸道,或者是由于呼吸道癥狀導致患者進食減少、胃腸功能紊亂所引起。在某些情況下,HMPV 感染還可能誘發哮喘發作,對于本身患有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來說,感染 HMPV 可能會使哮喘病情加重,控制難度增加,進一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

五、診斷與治療方法

在臨床診斷方面,由于 HMPV 感染的癥狀缺乏特異性,與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表現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準確診斷需要依靠實驗室檢測手段。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核酸檢測(如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抗原檢測和血清學檢測等。

核酸檢測是診斷 HMPV 感染的“金標準”,它具有高度的靈敏度和特異性,能夠在患者發病早期準確地檢測到病毒的核酸序列,即使在病毒載量較低的情況下也能有效檢出。通過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咽拭子或者痰液等呼吸道標本,提取其中的 RNA 進行 RT-PCR 擴增檢測,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則可以確診為 HMPV 感染。

抗原檢測則相對簡便、快速,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出結果,但其靈敏度略低于核酸檢測。抗原檢測通常采用免疫層析法等技術,通過檢測呼吸道標本中的 HMPV 特異性抗原,來判斷患者是否感染病毒。這種方法適用于基層醫療機構的初步篩查和快速診斷,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及時的參考依據。

血清學檢測主要是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包括 IgM 和 IgG 抗體。IgM 抗體通常在感染早期出現,持續時間較短,可作為急性期感染的診斷指標之一;IgG 抗體則在感染后一段時間內逐漸升高,并可長期存在,主要用于回顧性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然而,血清學檢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抗體產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患者發病初期可能檢測不到抗體,容易造成漏診,一般不作為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

遺憾的是,目前針對 HMPV 感染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臨床治療主要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旨在緩解患者的癥狀,減輕痛苦,預防和治療并發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生活質量,同時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清除病毒。

對于發熱患者,如果體溫超過 38.5℃,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以降低體溫,緩解發熱引起的不適癥狀。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補充因發熱而丟失的水分,防止脫水的發生。

咳嗽咳痰是 HMPV 感染常見的癥狀之一,對于咳嗽癥狀較輕的患者,可以通過多飲水、多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濕潤等方法來緩解癥狀。如果咳嗽較為嚴重,影響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則可以使用止咳藥物,如右美沙芬、氨溴索等,以減輕咳嗽的頻率和程度。對于咳痰困難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藥物,如氯化銨、乙酰半胱氨酸等,促進痰液的稀釋和排出,防止痰液在呼吸道內積聚,引發肺部感染等并發癥。

對于喘息明顯的患者,尤其是兒童患者,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給藥,能夠迅速緩解支氣管痙攣,減輕喘息癥狀。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等,以減輕呼吸道炎癥反應,改善通氣功能。但糖皮質激素的使用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劑量,避免長期大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應。

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如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等情況,應及時住院治療,給予吸氧、機械通氣等呼吸支持治療,以保證患者的氧氣供應,維持生命體征的穩定。同時,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預防和治療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細菌感染等。此外,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還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如使用免疫球蛋白、胸腺肽等藥物,但這些治療方法的療效尚需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來證實。

六、預防措施與公眾意識

盡管目前我們還沒有完全戰勝 HMPV 的特效武器,但通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我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的風險,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 HMPV 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勤洗手是最為簡單而有效的預防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尤其是在接觸公共場所的物品后、飯前便后、咳嗽或打噴嚏后等情況下,務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確的洗手方法,認真揉搓雙手的各個部位,包括手掌、手背、手指間、指尖、手腕等,持續時間不少于 20 秒,然后用流動水沖洗干凈,并用干凈的毛巾或紙巾擦干雙手。這樣可以有效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毒,減少病毒通過手傳播到口鼻眼等部位的機會。

咳嗽和打噴嚏時的禮儀也不容忽視。當我們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盡量避免直接用手遮擋口鼻,因為這樣會使手上沾染大量的飛沫和病毒,隨后如果再用手觸摸其他物品,就容易將病毒傳播給他人。正確的做法是使用紙巾捂住口鼻,如果沒有紙巾,也可以用肘部內側遮擋口鼻,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飛沫的傳播范圍,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對于預防 HMPV 傳播同樣重要。定期對居住和工作環境進行清潔和消毒,尤其是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桌椅、玩具、手機、電腦鍵盤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或酒精濕巾進行擦拭消毒,每天至少進行 1 - 2 次。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經常開窗通風,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內,稀釋和排出可能存在的病毒。在人員密集的場所,如教室、辦公室、會議室、商場、醫院等,應加強通風換氣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確保空氣能夠有效流通。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等設備,進一步凈化室內空氣,降低病毒在空氣中的濃度。

在 HMPV 流行季節,盡量減少前往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的次數和時間。如果必須前往,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醫院看病等,建議佩戴口罩,以減少病毒的吸入。口罩的選擇應注意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醫用口罩或防護口罩,如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N95 口罩等,并正確佩戴和及時更換。

對于兒童、老年人、孕婦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高危人群,除了加強上述一般性的預防措施外,還應給予特別的關注和保護。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讓這些高危人群接觸有呼吸道感染癥狀的患者,減少感染的機會。對于兒童,尤其是幼兒園和學校的兒童,要加強健康教育,教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不隨地吐痰、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擋等。同時,幼兒園和學校應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定期對教室、玩具、餐具等進行消毒,保持室內通風良好,加強對學生的健康監測,一旦發現有學生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及時通知家長并采取隔離措施,防止疾病的傳播擴散。

此外,提高公眾對 HMPV 的認識和了解也是預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廣泛的科普宣傳活動,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平臺,向公眾普及 HMPV 的傳播途徑、癥狀表現、預防方法等知識,增強公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讓人們認識到 HMPV 感染的危害性以及預防的重要性,從而主動采取預防措施,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預防的良好氛圍。

人偏肺病毒(HMPV)雖然給人類健康帶來了一定的威脅,但通過我們不斷地深入研究、加強預防措施和提高公眾意識,我們有信心逐步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降低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最終實現對這一病毒的有效防控。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守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而努力,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聲明:本文系醫學相關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體治療方法或醫療行為,不得替代醫院就診行為。

——————————

作者簡介:

趙姣姣,女,主管護師,科普中國專家、中國卒中學會護理學分會會員、中國農村衛生協會會員、山東省卒中學會護理學分會委員、山東省護理學會會員。畢業于泰山醫學院護理學本科專業;2007年起,在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后更名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工作,先后在急診科、神經外科、重癥醫學科、急診重癥醫學二科工作。長期從事急診、重癥醫學護理研究 。

參考資料:
[1] van den Hoogen BG, de Jong JC, Groen J, Kuiken T, de Groot R, Fouchier RA, Osterhaus AD. A newly discovered human pneumovirus isolated from young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Nat Med. 2001 Jun;7(6):719-24.
[2] Renaud C, Xie H, Seo S, Kuypers J, Cent A, Corey L, Leisenring W, Boeckh M, Englund JA. Mortality rates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3 Aug;19(8):1220-6. doi: 10.1016/j.bbmt.2013.05.005. Epub 2013 May 13. PMID: 23680472; PMCID: PMC3752411.
[3] 趙林清, 曹守春, 朱汝南,等. 北京地區人群中人偏肺病毒血清抗體水平的初步調查[J]. 中華兒科雜志, 2005, 43(12):4.
[4] Human Metapneumovirus: Common yet Underdiagnosed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67267?src=par_cdc_stm_mscpedt&faf=1
[5] Boivin G, Abed Y, Pelletier G, Ruel L, Moisan D, Cote S, Peret TC, Erdman DD, Anderson LJ. Virological featur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ssociated with human metapneumovirus: a new paramyxovirus responsible for acute respiratory-tract infections in all age groups.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186:1330–1334.
[6] 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
https://www.cdc.gov/ncird/human-metapneumovirus.html

[7]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 國.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and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人偏肺病毒感染診療方案(2023 年版). 中國病毒病雜志, 2023. 13(05): p. 321-322 %@ 20950136%Uhttps://link.cnki.net/doi/10.16505/j.2095-0136.2023.5001.

來源: 趙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