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印象中

手術麻醉似乎就是

“打一針,然后睡一覺”的過程

然而

這種看法是否正確?

手術前的麻醉

真的只是“打一針”那么輕松簡單嗎?

讓我們跟隨科博士的腳步

一起揭開手術麻醉背后的神秘面紗


麻醉作為現代醫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為了在手術、治療或其他醫療過程中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疼痛、不適及意識,確保醫療過程的安全順利進行。

因此,將麻醉簡單地等同于“打一針”是片面且不準確的理解。

麻醉是指通過使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的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特別是痛覺,從而達到手術或治療時無痛、舒適的狀態。


根據作用范圍和方式的不同,麻醉可以分為多種類型,包括但不限于局部麻醉、區域麻醉(如神經阻滯)、全身麻醉以及椎管內麻醉等

(1)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通常是通過在手術部位注射麻醉藥物,使局部神經末梢被阻滯,從而達到該區域無痛的效果。

雖然這一過程確實涉及“打針”,但僅僅是麻醉操作的一個環節。

醫生還需根據手術需求,精確控制麻醉藥物的劑量、注射深度及擴散范圍,以確保麻醉效果的同時,避免對周圍組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2)

區域麻醉與神經阻滯

區域麻醉或神經阻滯是通過在特定的神經叢、神經干或神經根周圍注射麻醉藥物,以達到該區域或其支配區域的麻醉效果。

這種麻醉方式同樣需要精準的注射技術和對解剖結構的深入理解,以確保達到麻醉效果的同時,減少對鄰近結構的影響。

(3)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一個復雜且高度專業化的醫療過程,遠超過簡單的“打一針”。它不僅要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完全失去意識,還需要嚴密監控和管理患者的呼吸、循環等重要生理功能。

全身麻醉的實施包括靜脈給藥、吸入給藥或兩者結合的方式,通過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來達到麻醉效果。

在此過程中,麻醉醫師需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根據手術進程和患者的反應調整麻醉深度,以確保患者的安全。

(4)

椎管內麻醉

椎管內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網膜下腔麻醉,是通過在脊柱的椎管內注射麻醉藥物,以阻滯脊神經根,達到下半身麻醉的目的。

這種麻醉方式同樣需要嚴格的操作,規范和精確的技術,以確保達到麻醉效果的同時,避免對脊髓和神經根造成損傷。

(1)

手術開始前

在手術開始前,麻醉醫生需要對病人進行全面的評估,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過敏史、用藥情況等,以確保麻醉的安全性。這就像是一場大戰前的偵查工作,麻醉醫生需要搜集盡可能多的情報,以便在手術過程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此外,麻醉醫生還需要與病人進行充分的溝通,解釋麻醉的過程和可能的風險,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

(2)

手術進行時

手術開始了,但麻醉醫生的工作并沒有結束。那么,麻醉醫生在這個階段具體要做哪些工作呢?

首先,監護患者的生命體征是麻醉維持過程中的首要任務。麻醉醫生會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體溫和血氧飽和度等。他們會使用各種先進的醫療儀器,比如多功能監護儀、麻醉機等,來實時監控這些指標,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病人突然出現的心律失常、血壓驟升驟降等。這時候需要麻醉醫生迅速作出判斷,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生命安全。

同時,他們還要不斷調整麻醉藥物的劑量和濃度,來調整麻醉深度。因為麻醉深度對于手術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至關重要。麻醉過淺,病人可能會感到疼痛;而麻醉過深,則可能影響病人的生命體征和術后恢復。麻醉醫生需要通過觀察病人的反應和監測各種生理指標,來精確控制麻醉的深度,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麻醉醫生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注和敏銳,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3)

手術結束后

手術結束后,麻醉醫生還需要對病人進行術后恢復和監測,確保病人能夠平穩度過麻醉期。麻醉醫生會密切關注病人的恢復情況,包括意識狀態、呼吸、心率等指標。他們還會根據病人的情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和護理建議,幫助病人盡快恢復到最佳狀態。在這個過程中,麻醉醫生就像是貼心的朋友,時刻關心著病人的身體狀況和心理需求。

除了上面的工作,麻醉醫生還需要進行疼痛管理、預防并發癥等任務。因此,麻醉醫生的工作遠不止“打一針”那么簡單!

手術麻醉

是一個復雜且精密的過程

每一個環節

都是對專業技能和經驗的巨大考驗

看完以上內容

你對麻醉手術

有沒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呢?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實用的內容

趕緊關注我吧

來源:上海市長寧區婦幼保健院、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服務號、科普一下。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源版權圖庫創客貼,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原創圖文轉載請后臺回復“轉載”。

來源: 上海市長寧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