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胸口突然 “刺痛” 幾秒,然后又沒事了?這時候,心里可能就會犯嘀咕:這到底是咋回事?是猝死的前兆,還是心臟病啊?別慌,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

澤橋原創 版權聯系

易猝死的人,有4個共同點

先來說說猝死,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它離開我們。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的數據,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高達55萬,這意味著每一分鐘,就可能有一個人因為猝死倒下。不過,猝死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的。2020年《中國急救醫學》刊登的研究分析了5516例猝死者,發現了一些規律。

1、情緒和勞累是兩大誘因

在有記錄誘因的案例中,情緒激動和勞累是主要因素,加起來超過一半。情緒激動的時候,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可能誘發心梗、心律失常,進而導致猝死,還會影響大腦、肺部和乳腺功能。勞累則像 “溫水煮青蛙”,對身體的傷害慢慢積累,最后爆發。

2、高血壓患者風險高

有既往病史的猝死人群中,高血壓患者占比很高。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在30歲時發生心源性猝死的風險比普通人增加了30%,而且血壓越高,猝死風險越大。

3、心源性猝死最常見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的首要原因,占比超過一半。心臟驟停4分鐘后,腦細胞就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傷,10分鐘以上,即便搶救過來也可能是植物人。所以,一旦發生心源性猝死,急救必須在4分鐘內完成。

澤橋原創 版權聯系

4、中年人要特別小心

31-63歲是猝死的高發年齡段。中年人面臨社會壓力大、工作節奏快等問題,容易熬夜、應酬、飲食不規律,導致 “三高”,增加了心源性猝死的風險。

胸口刺痛不一定是猝死前兆

那胸口刺痛幾秒到底是不是猝死的前兆呢?專家表示,如果胸口偶爾刺痛,部位不固定,幾秒鐘就恢復了,一般不用太擔心,多半不是心絞痛、冠心病。因為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持續時間比較長,不會幾秒鐘就好。

不過,有這些情況可就要注意了,它們可能是猝死的信號:

1、出汗異常:心臟病發作前,后背、頭皮、手心等部位可能會突然大量出汗。

2、胸悶憋氣:在沒有劇烈運動、睡眠不足或生病的情況下,突然胸悶、憋氣,持續時間較長。

3、疼痛轉移:心臟病患者肩頸、下巴、手臂等部位疼痛,可能是心肌缺血的表現。

4、心跳加速:無緣由地心跳突然加快,這類人群一旦發生心室性心搏過速,猝死的風險較高。

澤橋原創 版權聯系

預防猝死,遠離這些傷“心”行為

下面這些事最傷心臟,要盡量避免:

壓力過大:長期處于壓力和緊張狀態,心臟負荷加重,易誘發心臟病和猝死。

飲食不節制:晚上大吃大喝會讓胃腸道負擔加重,心臟超負荷工作,容易心肌缺血。

劇烈運動:會導致心率加快、血壓驟升、心肌缺血,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

排便太用力:會使腹壓上升,血壓驟升,加重心臟負擔,引發心絞痛、心梗。

洗澡時間過長:高溫環境下血液循環加快,心率異常,加上空氣不流通,容易胸悶心慌。

澤橋原創 版權聯系

來源: 澤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