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老舊小區的數量日益增多。這些老舊小區大多建成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當時的規劃設計、建筑材料以及消防設施配置等方面的局限性,加之長期缺乏有效的維護管理,消防安全隱患問題愈發突出,火災事故頻繁發生,嚴重威脅著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加強老舊小區火災防控,對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區穩定以及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等諸多方面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為此,針對老舊居民區火災易發多發風險,進行分析研判、精準施策顯得異常重要非常迫切,使其成為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重點任務。

一、消防安全現狀

(一)消防基礎設施先天不足。調查發現,部分老舊居民區布局不合理,防火間距不足,消防車道寬度、高度不滿足要求;建筑大多采用傳統的磚木或磚混結構,耐火等級低,還有材料老化問題;電氣線路和設備長時間使用,缺乏及時維護和更新;消防設施建設滯后,滅火器、消防栓、報警器等設備數量不足或老化嚴重;安全疏散條件差;消防水源缺乏,供水管網管徑、壓力難以滿足要求,供水可靠性差;其他消防設施器材配置不足等問題較為普遍。

(二)消防安全監管薄弱。調查發現,部分老舊居民區缺少正規物業管理,已有的物業管理企業也因收費難導致人員配備不足,管理粗獷,消防安全工作責任不落實。同時,監管部門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監管力度,對存在的火災隱患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整改措施,存在監管漏洞或對違規行為處罰不力的情況。另外,派出所、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村)民委員會等監管機構面臨專業力量不足、工作任務繁重的現實困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

(三)居民習慣性違法行為較為嚴重。調查發現,部分老舊居民區存在違章搭建,占用房前、房后和房頂等公共區域搭建簡易建筑;部分老舊居民區院內及房屋周邊碼放木材、紙箱等可燃材料、隨意堆放雜物堵塞疏散通道和疏散樓梯;存在機動車亂停亂放占用消防車道、電動車在疏散通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存放充電等習慣性消防違法行為;存在亂丟煙蒂、私拉亂接電線、違規使用明火、使用大功率電器等不安全行為。

(四)人員密集且自救互救能力差。調查發現,老舊居民區存在群租群居現象,導致居住人員密集且復雜多樣,而且大多為老年人或低收入群體,文化知識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消防安全培訓教育機會少,或者消極應對教育宣傳工作,對可能引發火災危害認識不足,部分老年人行動不便,致使老舊居民區居民缺乏基本的火場逃生知識和自救互救能力。這對火災救援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導致傷亡擴大。

(五)安全教育培訓和演練不足嚴重不足。老舊居民區的居民往往缺乏主動學習消防安全知識和參與演練的習慣,對于應急演練的參與意識和習慣還不夠。在火災發生時,他們可能無法正確應對或及時報警。另外,老舊居民區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形式較為單一且枯燥,大多采用懸掛宣傳橫幅或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這些形式往往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居民的參與度不高,宣傳效果不佳。

二、相關對策建議

(一)加強整體統籌,注重條塊協同。提請當地黨委政府將老舊居民區消防安全問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考慮,與為民辦實事、改善民生、人口調控、城市建設、棚戶區改造等工作緊密結合,各級政府牽頭組織規劃、建設、財政、房管、市政、工商、交通、消防、供水等有關部門,制定綜合整治方案,整合各類資源,健全治理機制,加強政策保障,落實經費投入,推進老舊居民區整體改造,增建配套設施,拆除違章建筑,打通消防通道,完善市政水源,加強靜態管理和動態管理,形成工作合力,為消防安全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綜合評估摸排,靈活制定對策。協調相關部門、街道鄉鎮或委托社會調查專業機構綜合評估摸排,全面掌握房屋結構、配套設施、道路水源、用火用電用氣、居住人群特點、用途功能等情況,整體評估隱患風險,統籌考慮“完善設施、嚴格管理、健全機制”,制定個性化整改方案和針對性管控措施。對于因先天規劃建設問題及配套設施不足導致安全系數降低的,可結合實際從綜合整體改造、增設安防設施、安裝簡易噴淋、拓寬應急通道等方面制定整改方案;對于因后期管理不到位產生新的隱患問題的,從加強專群聯動、明確職責分工、健全管理機制、強化督查督辦和責任追究等方面研究管理辦法;對于人員意識行為產生的隱患風險,從創新宣傳方法、增設宣傳設施、宣傳法律法規、普及消防知識、重點幫扶等方面加強教育引導。

(三)增加配套設施,改善基礎條件。結合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報請當地黨委政府將老舊居民區消防設施改造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或民生工程,結合實際加裝火災報警探測器、室內外消火栓、消防指示標志、消防應急照明,開辟消防車通道、作業場地,完善消火栓、消防水池、市政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用火用電問題,開展電氣線路、燃氣管道改造,加裝斷電、斷氣保護裝置。針對自行車停放、電動車充電等問題,建議在室外設置獨立的車棚進行集中存放、集中充電、集中管理。針對機動車占用消防車道問題,建議采取增補車位、建設立體車庫、周邊單位閑置車位停放和周邊道路夜間停放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同時,建議利用市場經濟手段,探索政府和公民按比例承擔方式,引導公民投保房屋財產火災保險,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和社會維穩壓力。

(四)合理配置資源,完善長效機制。消防救援機構進一步強化與綜治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強消防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加大專(兼)職消防安全員招收力度,加強消防工作專業力量配置,以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為抓手,依托基層綜治服務管理平臺,結合打非治違、出租房屋檢查、流動人口管理等工作,整合行業部門力量,常態化聯合整治老舊居民區違法建筑、群租群居、違法使用、無照經營以及違規存儲易燃易爆物品等突出問題。同時,建議進一步明確消防安全網格員的津補貼等薪資待遇問題、消防安全網格員的業務培訓指導問題及工作考核評價問題,進一步健全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長效機制,確保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真正落地運行。

(五)開展精準宣傳,提升防范意識。消防救援機構針對老舊居民區居住人群年齡比例、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等實際,精確評估消防知識需求,開展針對性強、直觀性高、操作性強的宣傳互動培訓,采用圖片、文字、實物、演示相結合等形式,宣傳消防法律法規,普及防火、滅火和自救逃生知識,使居民耳濡目染,警鐘長鳴。對典型老舊居民區火災尤其是“小火亡人”事故,建議制作專題警示片,通過居(村)民委員會、業委會、物業管理單位在公共區域滾動播放,向居民發放圖文并茂火災通報及預防措施宣傳材料。建議進一步發動網格管理人員和消防志愿者,通過走家入戶、發放宣傳掛圖、播放宣傳短片、贈送平安禮物等形式,引導廣大居民革除陋習。同時,加強實操性訓練和實戰性演練,將消防安全常識變成公眾的自覺行動和行為習慣。

來源: 安康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