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當的洗碗習慣,導致家中餐具上黃曲霉毒素含量超標的新聞屢見不鮮。近期,又有一家人因此中毒,其中一名家庭成員甚至被確診為肝癌。這類事件突顯了黃曲霉毒素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并提醒我們即使是日常家務也可能隱藏著健康危機。下文,我們將探討黃曲霉毒素的來源、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防范這一隱形殺手。
什么是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是由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產生的一類次生代謝產物。目前已發現20多種黃曲霉毒素,其中以黃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強、致癌性最高。研究表明,黃曲霉毒素B1對肝臟有極強的毒性,即使是極小的劑量也可能導致嚴重的肝臟損傷,長期暴露則可能誘發肝癌。
黃曲霉和寄生曲霉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這些條件為它們的生長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場所。這兩種真菌能夠侵染多種糧食作物,如玉米、大米、小麥、花生等,以及堅果類食品,如核桃、杏仁、腰果等。當這些食物在儲存、運輸過程中遇到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時,黃曲霉和寄生曲霉就會生長繁殖,并產生黃曲霉毒素。此外,黃曲霉毒素也可以在動物飼料中產生,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
黃曲霉毒素與洗碗的關系
人們主要通過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而暴露于這種毒素。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由于糧食儲存和加工條件有限,黃曲霉毒素的污染問題更為嚴重。而不當的洗碗習慣,如使用受污染的洗碗布、不及時清洗餐具或存放餐具的環境潮濕,都可能促使黃曲霉毒素在餐具上的滋生。長期使用這些未被徹底清潔的餐具,人們就可能通過口腔攝入黃曲霉毒素,從而提高致癌風險。
黃曲霉毒素的危害
1.曲霉病
曲霉病是由曲霉屬真菌引起的一種肺部感染,主要影響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黃曲霉毒素是導致曲霉病的關鍵因素之一。全球約有4.8萬人患有過敏性支氣管肺曲霉病,其中4000人同時患有慢性肺曲霉病。此外,1.2萬例結核病患者也合并患有慢性肺曲霉病。
2.黃曲霉毒素中毒
黃曲霉毒素中毒可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發熱、嘔吐、腹水、肝衰竭等癥狀,病死率較高。慢性中毒則表現為肝臟損傷、生長遲緩、免疫力下降等,可能誘發肝細胞癌、肝硬化等嚴重疾病。
3.癌癥
黃曲霉毒素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列為Ⅰ類致癌物。長期暴露于黃曲霉毒素可導致肝臟、腎臟、肺部和結腸等器官發生癌癥。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全球4.6%~28.2%的肝細胞癌與黃曲霉毒素攝入有關。
黃曲霉毒素的預防措施
1.加強糧食儲存與管理
糧食在儲存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溫度、濕度,防止黃曲霉生長。此外,定期對糧食進行檢測,發現黃曲霉毒素超標時,要及時處理。
2.食品加工與烹飪
在食品加工和烹飪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去除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部分。例如,堅果類食物在食用前應去除外殼,玉米、大米等糧食應充分清洗。
3.養成良好洗碗的習慣
確保使用干凈的洗碗布和洗滌劑,徹底清洗餐具,特別是那些用于存放糧食和堅果的容器。避免將餐具存放在潮濕的環境中,以減少黃曲霉毒素的滋生。同時,洗碗布、海綿等洗碗用品應定期更換,防止細菌和霉菌的滋生。
4.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有助于降低黃曲霉毒素的危害。相關研究提到,免疫力較強的個體,對黃曲霉毒素的抵抗力更強。
參考文獻:Shabeer,S.Aflatoxin contamination,its impact andmanagement strategies: An updated review[J]. Toxins, 2022, 14(5): 307.
來源: 康迅網